「繩繩」不息 海廢蚵繩變黃金
臺南地區牡蠣養殖後回收之蚵繩不再只是焚化爐的常客了,市長黃偉哲表示,以往漁民習慣將收成蚵串後殘留之蚵繩頭順手抛入海域或將剖蚵後之蚵繩視作垃圾交由垃圾車處理,今後將華麗轉身,變成循環再利用資源,今年臺南市政府將與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原屬於海廢的蚵繩研發轉變成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創造蚵繩海廢的另一個春天。
黃偉哲指出,臺南地區牡蠣養殖所用之蚵繩屬尼龍材質,臺南市政府今年接受海洋保育署委託回收7000公斤,以每公斤最高15元鼓勵漁民回收,以消除對環境之污染,並由本局委託廠商將蚵繩作初步前處理後,再交由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高值化再利用,製成環保機能服飾等民生用品;其出發點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及協助解決海廢處理問題,利用先進的尼龍化學散聚再生技術還原成原料,不但可降低政府處理海洋廢棄物經費之負擔,亦可解決海洋塑膠污染問題,且對廠商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有正面加分,創造多贏的局面。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指出,為消除人類所需面對的海洋污染問題,除了臺南,臺化也於本島及離島等沿海地區合作進行尼龍海廢的回收再利用;此次,為減少運送蚵繩之成本及碳足跡,選擇與臺南在地廠商合作,將原本是社會環境負擔的尼龍海廢,轉變成為受消費者喜愛新型態的環保產品,供應全世界各知名品牌MADE IN TAIWAN的環保綠色產品。創新的模式成為海廢變成可循環再利用資源的運作典範,這種商業模式,不僅是在臺灣,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先進的創舉,期許與各沿海區域有更多合作,共同營造美麗的海洋及海岸環境。
臺南市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目前已獎勵回收蚵繩5000公斤,其中3670公斤已交由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作再利用處理,後續將持續鼓助漁民回收,以達到循環經濟之效益,李局長最後呼籲,漁民應主動落實回收海廢,並由政府協助透過與產業界合作之創新模式,將海廢進行有效之再利用,為臺南市的海岸環境保持整潔,同時建構臺南市循環經濟的架構與規模。
新聞稿聯絡人:臺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 周瓈朝所長 0921676013、吳榮在組長 093734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