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金秋送爽柚呈香
刊登日:103/08/25
4,345
凌霜遠涉太湖深,雙卷朱旗望橘林;樹樹籠煙疑帶火,山山照日似懸金;行看採掇方盈手,暗覺馨香已滿襟;揀選封題皆盡力,無人不感近臣心。
這是唐朝詩人張彤詠柚的七言,詩中所稱之「橘林」,經由考證是為「柚林」。全詩四聯八句,韻律節奏有如行雲流水,將「三秋澤國鱸魚美,十里林塘柚子香」的景色描繪得粲然若現、沁脾醒目。
柚出江南 文人詠
柚子原生於我國南方。戰國列御寇首在《沖虛經》中記敘:「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爲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巳憤厥之疾」( 查“ 櫾”音ㄧㄡˋ,係柚之古字);隨後《尚書、禹貢》又有:「吳越之間有木焉,其名為櫾,碧樹而冬青,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之記錄;《戰國策》再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國」之說。
秦國《呂氏春秋》亦稱:「果之美者,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然則橘柚,類雖同而種則異」( 江浦南倚長江,北枕滁河,雲夢屬江漢平原,古稱雲夢澤)。西漢,孔安國( 元前156 ~ 74,孔子十二代孫) 加註:「小曰橘,大曰柚;閩中、嶺外、江南皆有柚,白色而大」;東漢許慎( 58 ~147 )《說文解字》並有「柚,條也,似橙而酢」之詮釋。至西晉,郭璞( 276 ~ 324 ) 還補充:「柚出江南,大於橘,似橙而實酢」;東晉左思( 280 ~ 350)《蜀都賦》更指出:「蜀東南犍自貢,家有鹽井之泉,戶有橘柚之園」及形容「成都有柚,大如鬥」(「鬥」古之容器,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再再證實兩千多年之前,我國西自四川,東至江蘇,長江兩岸均盛產「黃金為膚白玉瓤,沆瀣深時甘且芳」的柚子。
借柚寓理 文抒懷
柚子質優味美,樸實無華,是文人墨客詠頌描繪的題材,也是取喻託意的例物。漢代樂府頌讚:「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聞君好我甘,竊獨自雕飾;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為羽翼」,通篇將柚子人性化- 托柚明志、藉柚抒懷、以柚喻人、借柚寓理,結合情、物、理三位於一體,隱譬有志之士理當高懸事理,守正不阿,對後人影響極為深遠。
唐朝崔湜( 671~713 ) 的《尉山池》:「曲渚颺輕舟,前溪釣晚流;雁翻蒲葉起,魚撥荇花遊;金子懸湘柚,珠房折海榴;幽尋惜未已,清月半西樓」,則是描繪中秋之夜,泛舟渚江,目睹兩岸柚熟,正巧月滿西樓,油然而生一片「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想佳人顒望,正恁凝愁」之情,寓意深厚,感傷無極。
多情的女詞人李清照,並延用「清月半西樓」之句,以其獨特的感知及獨特的文詞技巧,再寫下一首淒美動人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詩仙李白( 701~762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更將柚熟橙黃秋光老的情懷,描敘淋漓透澈。清朝,王凱泰( 1823 -1875 ) 還特別為臺灣的麻豆文旦,撰有一首近兩百年來,一直被為臺南鄉親津津樂道的:「西風已走洞庭波,麻豆莊中柚子多;往歲文宗若東渡,內園應不數平和」的名詩。
柚迷朱熹 文公菜
柚子除備受詩詞讚頌之外, 還有一則有趣味的故事: 相傳,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 1130 ~ 1200 ) 是一位標準的「柚子迷」。史載:朱夫子少年時曾拜貫通洛學」、主張「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的李侗(1093 ~1163 ) 為師。據說延平先生對朱熹十分器重,親自教授「伊洛之學」及《易經》,並特別安排元晦住宿滿植柚子樹的西林院中的達觀軒。
西林院滿園柚樹,翠綠青蔥,每逢春季柚花盛開,花香撲鼻令人飄然;仲秋時節柚果成熟,汁怡味甘食之為樂;朱夫子因而寫下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中,先生比喻自己有如池塘清澈,所讀之聖賢書,全是活水的源頭,最精妙之處是採用賦、比、興三義,說明為學之道,即所謂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寓言寫物,賦也,是繼孔子之後最偉大的教育家。
還有一說,朱熹自寄宿西林院之後,特別鍾愛柚樹,學成之後,經常席坐柚樹下傳授弟子治世之道。最有趣的是講授之時,隨身都吊掛著一串新鮮的柚葉,以致柚香繚繞,鼻息相聞。此外,朱夫子還是一位美食專家;治學之餘,經常親自下廚,所烹調的一道「什錦」,眾口稱讚,據說什錦之中柚瓤為重。夫子身後追諡為「文公」,因此後人便將這道什錦稱之為「文公菜」,流傳甚廣,此後學生赴京趕考,啟程前夕家人必備這道菜,望考生金榜題名。
穿鑿附會,進而將柚子作為「祈福化煞」之果,蓋因「柚」與「佑」同音,而「柚子」與「佑子」同義也。流風所及,不少民家都會在庭園中種植一兩株柚樹,取其「保佑子孫」之吉意;尤有甚者,還會在室內「文昌位」側,擺置柚子盆栽,以求開運。此外,「柚」與「有」諧音,因此「大柚」具有「大有」之意,所以在中秋及春節時,神位之前多半都會貢奉一盤大柚,以期來年「大有」好運。
文 屈先澤
這是唐朝詩人張彤詠柚的七言,詩中所稱之「橘林」,經由考證是為「柚林」。全詩四聯八句,韻律節奏有如行雲流水,將「三秋澤國鱸魚美,十里林塘柚子香」的景色描繪得粲然若現、沁脾醒目。
柚出江南 文人詠
柚子原生於我國南方。戰國列御寇首在《沖虛經》中記敘:「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爲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巳憤厥之疾」( 查“ 櫾”音ㄧㄡˋ,係柚之古字);隨後《尚書、禹貢》又有:「吳越之間有木焉,其名為櫾,碧樹而冬青,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之記錄;《戰國策》再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國」之說。
秦國《呂氏春秋》亦稱:「果之美者,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然則橘柚,類雖同而種則異」( 江浦南倚長江,北枕滁河,雲夢屬江漢平原,古稱雲夢澤)。西漢,孔安國( 元前156 ~ 74,孔子十二代孫) 加註:「小曰橘,大曰柚;閩中、嶺外、江南皆有柚,白色而大」;東漢許慎( 58 ~147 )《說文解字》並有「柚,條也,似橙而酢」之詮釋。至西晉,郭璞( 276 ~ 324 ) 還補充:「柚出江南,大於橘,似橙而實酢」;東晉左思( 280 ~ 350)《蜀都賦》更指出:「蜀東南犍自貢,家有鹽井之泉,戶有橘柚之園」及形容「成都有柚,大如鬥」(「鬥」古之容器,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再再證實兩千多年之前,我國西自四川,東至江蘇,長江兩岸均盛產「黃金為膚白玉瓤,沆瀣深時甘且芳」的柚子。
借柚寓理 文抒懷
柚子質優味美,樸實無華,是文人墨客詠頌描繪的題材,也是取喻託意的例物。漢代樂府頌讚:「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聞君好我甘,竊獨自雕飾;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為羽翼」,通篇將柚子人性化- 托柚明志、藉柚抒懷、以柚喻人、借柚寓理,結合情、物、理三位於一體,隱譬有志之士理當高懸事理,守正不阿,對後人影響極為深遠。
唐朝崔湜( 671~713 ) 的《尉山池》:「曲渚颺輕舟,前溪釣晚流;雁翻蒲葉起,魚撥荇花遊;金子懸湘柚,珠房折海榴;幽尋惜未已,清月半西樓」,則是描繪中秋之夜,泛舟渚江,目睹兩岸柚熟,正巧月滿西樓,油然而生一片「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想佳人顒望,正恁凝愁」之情,寓意深厚,感傷無極。
多情的女詞人李清照,並延用「清月半西樓」之句,以其獨特的感知及獨特的文詞技巧,再寫下一首淒美動人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詩仙李白( 701~762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更將柚熟橙黃秋光老的情懷,描敘淋漓透澈。清朝,王凱泰( 1823 -1875 ) 還特別為臺灣的麻豆文旦,撰有一首近兩百年來,一直被為臺南鄉親津津樂道的:「西風已走洞庭波,麻豆莊中柚子多;往歲文宗若東渡,內園應不數平和」的名詩。
柚迷朱熹 文公菜
柚子除備受詩詞讚頌之外, 還有一則有趣味的故事: 相傳,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 1130 ~ 1200 ) 是一位標準的「柚子迷」。史載:朱夫子少年時曾拜貫通洛學」、主張「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的李侗(1093 ~1163 ) 為師。據說延平先生對朱熹十分器重,親自教授「伊洛之學」及《易經》,並特別安排元晦住宿滿植柚子樹的西林院中的達觀軒。
西林院滿園柚樹,翠綠青蔥,每逢春季柚花盛開,花香撲鼻令人飄然;仲秋時節柚果成熟,汁怡味甘食之為樂;朱夫子因而寫下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中,先生比喻自己有如池塘清澈,所讀之聖賢書,全是活水的源頭,最精妙之處是採用賦、比、興三義,說明為學之道,即所謂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寓言寫物,賦也,是繼孔子之後最偉大的教育家。
還有一說,朱熹自寄宿西林院之後,特別鍾愛柚樹,學成之後,經常席坐柚樹下傳授弟子治世之道。最有趣的是講授之時,隨身都吊掛著一串新鮮的柚葉,以致柚香繚繞,鼻息相聞。此外,朱夫子還是一位美食專家;治學之餘,經常親自下廚,所烹調的一道「什錦」,眾口稱讚,據說什錦之中柚瓤為重。夫子身後追諡為「文公」,因此後人便將這道什錦稱之為「文公菜」,流傳甚廣,此後學生赴京趕考,啟程前夕家人必備這道菜,望考生金榜題名。
穿鑿附會,進而將柚子作為「祈福化煞」之果,蓋因「柚」與「佑」同音,而「柚子」與「佑子」同義也。流風所及,不少民家都會在庭園中種植一兩株柚樹,取其「保佑子孫」之吉意;尤有甚者,還會在室內「文昌位」側,擺置柚子盆栽,以求開運。此外,「柚」與「有」諧音,因此「大柚」具有「大有」之意,所以在中秋及春節時,神位之前多半都會貢奉一盤大柚,以期來年「大有」好運。
文 屈先澤
上一篇
去外公家那一頭的鄉間小路上
下一篇
古厝‧雙橋‧老茶廠-客家古鎮關西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4%
我喜歡:27%
很實用:9%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04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