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築夢 創新農業 112年度設施農業之星揭曉
農糧署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所推動之「設施型農業計畫」已達1,894公頃,取得相當豐碩成果,為使更多農民參與本項計畫,本(112)年首度辦理「優良設施農業經營徵選」,組成專家學者評審委員團,從全國舉薦50名參賽農民中,選出10位運用設施栽培成功案例,作為設施農業標竿,以鼓勵更多農民投入設施栽培,提升設施農業生產技術與促進產業發展,供應消費者更多、更安全、更優質的農產品。
組成專家團隊環臺實地評選
農糧署說明,本項徵選分二階段,第一階段書審,由50名報名者中選出25名,再由評審委員全國跑透透進行第二階段實地評選,就經營規劃、設施與設備應用、作物栽培管理、經濟效益等四項進行評分,優選10名得獎者,並依設施經營特點設立三個獎項,第一項為表彰設施整體經營管理卓越之「菁英獎」(4名);第二項「智能獎」(2名)則為表彰在環控與智能設備應用出色;第三項「效益獎」(4名)表彰運用設施省工栽培達成經濟效益佳。
管理卓越-菁英獎
菁英獎得主在農業生產整體規劃及效益明顯,堪為典範,嘉義縣水上鄉陳文輝運用抗颱加強型網室栽培木瓜,建立全國最大的木瓜智慧農業生產基地;高雄市阿蓮區陳明輝,採用防雨型溫室結合環境監控,生產精品蜜棗,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加拿大、日本等);雲林縣莿桐鄉林春生打造白色鋼構溫室,搭配土壤消毒,多元創意,全年生產有機空心菜;花蓮縣吉安鄉廖中豪運用硬式穴盤搭配AI設備,成功提高設施葉菜複種率,穩定供應東部有機蔬菜。
環控應用-智能獎
農糧署特別強調,智能獎為善用智慧化環控生產,對於穩定作物產量與品質非常重要,得獎者臺中市大肚區陳昆懷將深度飽差導入環控設施栽培甜瓜,創造作物生長最佳飽差濕度,成就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典範;臺中市大安區卓永加運用智能設施控制葉萵苣生長條件,配合精準養液管理,實現全年生產,使產量達到傳統栽培4-5倍。
省工設施-效益獎
效益獎得主將設施經營發揮最佳效益,是農民投資設施之標竿,臺南市永康區曾楞瑄打造專利通風溫室栽培有機葉菜,透過遠端控制精準灌溉,穩定生產供應多元通路;桃園市新屋區謝秋芸建立以效益為先的有機草莓設施栽培,節省人力成本,對消費者友善生產環境;彰化縣田尾鄉詹勝仁建立智慧農業系統管理甜瓜,蒐集環境監測數據,即時解決栽培問題;臺南市永康區李承昌運用鋼構設施及降溫設備栽培有機小黃瓜,搭配天敵防治,是永續經營最佳代表。
設施農業之星創新農業篇章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設施農業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及穩定產銷有極大助益,該署除透過選拔在設施農業領域卓越成就農民,作為農民標竿學習對象外,為提升蔬果生產防災效能,112-115年已持續推動「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以引導農業創新升級,朝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為臺灣農業創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聯絡人:姚副署長志旺
聯絡人電話:049-23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