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認定符合技術與安全規範基因編輯食品,將可採用既有之食品法規進行規範與販售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19-04-09
新興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或稱gene editing)技術的雛型最早源自於細菌對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機制。基因編輯技術可在辨識特定的基因片段達到精準定位後,再對定位區域的DNA進行片段的剪切或改造。由於基因編輯是一套較新的分子生物技術,因此各國皆針對基因編輯食品的安全性評估及是否為基改食品的認定標準進行討論,其中,美國與歐盟對基因編輯作物、食品或商品的立場有所不同。
一方面,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認為基因編輯的食品不必經法律規範;另一方面,歐盟則已由歐洲法院在去年7月裁定,凡產品製造過程涉及任何形式的遺傳方式改良,包含基因編輯技術在內,皆視為基改食品,一律受基改相關規範。日本厚生勞動省藥事食品、衛生審議會(厚生労働省薬事・食品衛生審議会)近日也針對新興基因編輯技術在食品應用方面提出建議報告,認為基因編輯食品可以現行食品衛生安全法規進行規範,在標示食品開發者提供之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基因資訊及及其他細節後即可上市,毋須如基改食品上市前的評估審查與標示檢驗合格標章。
日本厚生勞動省藥事、食品衛生審議會的專家們認為,傳統基改常使用的方式是轉入(transfer)外來物種的遺傳片段到目標物種的染色體上,過程涉及外來遺傳物質轉移,屬基因轉殖(transgenic,又稱轉基因)的範疇;而基因編輯可利用像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精準地將目標基因靜默(gene silencing)或令部分DNA鹼基對發生突變。該觀點與美國農業部的看法類似,認為過程中僅藉由基因編輯技術隨機造成DNA鹼基的插入-刪除突變(insertion-deletion mutation),而非傳統基因轉殖加入外來物種遺傳片段的做法。換言之,在此觀點下的基因編輯技術僅被當作增加突變率及提高遺傳變異的手段,此方法可縮短人們選拔目標性狀的時間及過程。然而,藥事、食品衛生審議會的建議報告中也提到,若基因編輯相關技術細節不夠詳細,則得進一步探討安全評估事宜。【延伸閱讀】正確食品標示的基改鮭魚產品可望正式在美國販售
雖然代表日本政府的專家們已為基因編輯的食品安全背書,但消費團體仍不樂見基改食品上市,並希望產品上市前應先進行安全檢驗並清楚標明基改內容。面對排山倒海的意見,日本政府會在匯集專家建議、擬定指導策略的同時,持續地跟廣大農民及消費群眾溝通,在專家建議與民眾意見間取得普遍都能接受的共識。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