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匯】生物多樣性高的森林更能長期穩定固碳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0-02-12
隨著氣候變遷對全世界的影響逐漸增加,開發能減少化石燃料排放或增加碳固定的方式已成為各地重要政策實行方向。因為樹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會將空氣中的碳固定於樹幹中,人工造林和促進現有森林恢復是強化陸地固碳和緩解氣候變遷的主要策略。物種豐富的天然林相較於樹種單一的短週期性的人工林具有更高的固碳優勢,但尚不清楚長期存在的(商業性或非商業性)人工林與天然林之間碳捕獲和儲存的速率差異。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則針對印度西高止山脈的森林進行研究,當地有天然林和造林相關的保護法,禁止從保護區內的單一優勢人工林和天然林中提取木材。研究人員比較了這兩種森林分別在潮濕和乾燥氣候下,捕獲和儲存碳的能力。【延伸閱讀】符合永續性的固碳系統
研究發現,柚木(Tectona grandis)和桉樹(Eucalyptus spp.)人工林的碳儲存量比天然常綠林低30-50%,但與潮濕落葉林的差異不大。人工林在濕季的平均碳捕獲率比天然林高4-9%,但在2000-2018年的旱季,人工林的碳捕獲率卻低了29%。由以上結果顯示,即使在某些情形下人工林的碳捕獲速率可以與某些天然林媲美,但人工林仍無法達到天然林的長期穩定性,尤其是在乾旱和其他氣候擾動加劇的情況下。
許多國際活動包含Bonn Challenge和Paris Climate Accord都希望促進森林的覆蓋率,以緩和暖化危機。雖然印度政府已投入大量資源恢復天然林,但在2015年至2018年間重新造林的地區中,仍有一半以上是種植五種或少於五種樹種的人工林。在植樹造林計畫中只關注少數樹種可能更為容易,但若需要提高固碳效果,還是得要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相關研究發表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