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破酥包
刊登日:104/11/06
8,200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黃雙芝、盧聯昌的故事:夫妻兩人都是緬甸華僑,1992年,盧聯昌結束緬甸的雜貨店生意,來臺發展,在鋼構工廠打工,努力存錢接太太來平鎮定居;不幸在工安意外中頭部嚴重受創,變成了植物人。從此黃雙芝一肩扛起養家育子的責任。然則除了在幼稚園廚房幫忙洗菜、打雜,她毫無廚事經驗,只得通過越洋電話求教於媽媽、姊姊,學習製作破酥包販售。在車庫裡發酵白麵粉,揉勻, 皮,塗油,剁餡,包餡,旺火蒸熟。有時一天須工作15小時,外送包子、接送兒女上下學,拉拔他們長大,還要照顧病榻夫婿。
黃雙芝說,先生很疼她,來臺後一直勸她辭掉工作,輕輕鬆鬆做盧太太就好,如今他變成植物人,無論如何艱苦都要永遠照顧他。兒子就讀的忠貞國小校長黃辛材也會幫忙推銷包子,多年努力,房屋貸款逐步還清。黃雙芝,人喚雙芝媽媽,她的破酥包外皮美味,內餡有紅豆、黑芝麻、鮮肉、香菇多種,更研發咖哩雞、洋蔥豬肉口味,餡料飽滿,售價又比其它店家便宜,每個20元。她偶爾也作緬甸家鄉菜、泡緬甸奶茶給孩子吃,通過食物扛起家計,通過食物想念家鄉。回首前塵往事,雙芝媽媽說:「我以前都沒想到自己能這麼堅強。」
我覺得吃黃雙芝的破酥包有勵志作用,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專程駕車去平鎮買些回家,鼓舞我頹弱的心神。最近也常吃「版納傣味」的破酥包,此店新開,和「阿美米干」、「小雲滇」是關係企業,其破酥包有鮮肉、筍香、豆沙三款口味,同時供應三家關係企業。老闆顯然擅長行銷包裝,三家店在忠貞市場一帶,相對顯得整潔,帶著時尚感和清淡感。破酥包大抵是隨著滇緬遊擊隊撤退而來,和雲南所製略有差異。如臺灣即罕見「糖腿」破酥包,用雲腿加糖做成半甜半鹹的餡。建議店家稍加變通,採用蜜汁火腿取代,以饕吾人胃腸。破酥包大別為鹹、甜兩類,鹹包子無非豬肉、蔥花、筍丁、香菇之屬;甜包子常見豆沙、芝麻、花生、紅豆等等口味。看似簡單,其實頗有講究,揉酥皮須均勻,厚薄一致;麵團要用手扯,不用刀切,以增加斷面的摩擦力;製好餡心後先冷凍,再包製;包餡要放入正中,包嚴,不可漏餡;以免成品酥層不均勻,口感不鬆潤。
講究者注意細節,注意每個製程步驟,不計較費時耗力;如捨豬絞肉,取梅花肉細剁等等。蒸製時要用旺火猛催,一氣呵成。包子出籠後飽滿潔白,收口處微開,隱約可見內部餡心。每個包子都墊有一張潔淨白紙,以避免粘籠,撕去白紙,加一點辣椒油,趁熱臨口,感受其熱度、香醇,和一種夫妻情份般的彈勁和能量。這種雲南名點和一般包子相像,不同之處在於外皮,外皮為油酥皮,一層又一層;雖則油,卻絲毫不膩,反而顯得爽口。製程是皮後塗油撒粉,令形成油層,表皮才能層次分明,柔軟酥鬆。那味道像人生,層層的生活滋味。
臺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媽媽,她們離鄉背井,時空因素形成相對弱勢族群,缺乏文化自信,對社群關係疏離。忠貞國小有一個「新移民學習中心」,聚集了許多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的外籍配偶。這個中心積極幫助外籍配偶參與多元學習,俾順利融入社會,提升基本謀生、教養兒女和生活知識的能力。臺灣晚近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東南亞料理,關鍵因素其實是二十幾年來急速增加的東南亞外籍配偶。外籍配偶以女性為主,占了九成以上。六成以上的外籍配偶須負擔家計,成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工作類別主要是清潔工、餐飲小吃。外籍配偶改變了臺灣的飲食風景。
相傳破酥包源於昆明翠湖附近一家名曰「少白樓」的包子舖,發明人賴八的傳說不太可信,蓋包子掉在地上要摔得粉碎,匪夷所思。我曾經沿著翠湖散步,絲毫感覺不到破酥包氛圍;也許物換星移了,一起散步翠湖的人也不在了。
本文選自焦桐新著《滇味到龍岡》二魚出版 2013.10出版龍岡的滇緬料理是一種戰爭食物,乃當年滇緬邊區忠貞部隊遷臺所帶來,這支「雲南反共救國軍」及後裔多數被安置在龍岡,駐紮,營生,經過一甲子歲月,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透露孤軍歷史,流離,動盪的滋味。
文圖╱焦桐
黃雙芝說,先生很疼她,來臺後一直勸她辭掉工作,輕輕鬆鬆做盧太太就好,如今他變成植物人,無論如何艱苦都要永遠照顧他。兒子就讀的忠貞國小校長黃辛材也會幫忙推銷包子,多年努力,房屋貸款逐步還清。黃雙芝,人喚雙芝媽媽,她的破酥包外皮美味,內餡有紅豆、黑芝麻、鮮肉、香菇多種,更研發咖哩雞、洋蔥豬肉口味,餡料飽滿,售價又比其它店家便宜,每個20元。她偶爾也作緬甸家鄉菜、泡緬甸奶茶給孩子吃,通過食物扛起家計,通過食物想念家鄉。回首前塵往事,雙芝媽媽說:「我以前都沒想到自己能這麼堅強。」
我覺得吃黃雙芝的破酥包有勵志作用,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專程駕車去平鎮買些回家,鼓舞我頹弱的心神。最近也常吃「版納傣味」的破酥包,此店新開,和「阿美米干」、「小雲滇」是關係企業,其破酥包有鮮肉、筍香、豆沙三款口味,同時供應三家關係企業。老闆顯然擅長行銷包裝,三家店在忠貞市場一帶,相對顯得整潔,帶著時尚感和清淡感。破酥包大抵是隨著滇緬遊擊隊撤退而來,和雲南所製略有差異。如臺灣即罕見「糖腿」破酥包,用雲腿加糖做成半甜半鹹的餡。建議店家稍加變通,採用蜜汁火腿取代,以饕吾人胃腸。破酥包大別為鹹、甜兩類,鹹包子無非豬肉、蔥花、筍丁、香菇之屬;甜包子常見豆沙、芝麻、花生、紅豆等等口味。看似簡單,其實頗有講究,揉酥皮須均勻,厚薄一致;麵團要用手扯,不用刀切,以增加斷面的摩擦力;製好餡心後先冷凍,再包製;包餡要放入正中,包嚴,不可漏餡;以免成品酥層不均勻,口感不鬆潤。
講究者注意細節,注意每個製程步驟,不計較費時耗力;如捨豬絞肉,取梅花肉細剁等等。蒸製時要用旺火猛催,一氣呵成。包子出籠後飽滿潔白,收口處微開,隱約可見內部餡心。每個包子都墊有一張潔淨白紙,以避免粘籠,撕去白紙,加一點辣椒油,趁熱臨口,感受其熱度、香醇,和一種夫妻情份般的彈勁和能量。這種雲南名點和一般包子相像,不同之處在於外皮,外皮為油酥皮,一層又一層;雖則油,卻絲毫不膩,反而顯得爽口。製程是皮後塗油撒粉,令形成油層,表皮才能層次分明,柔軟酥鬆。那味道像人生,層層的生活滋味。
臺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媽媽,她們離鄉背井,時空因素形成相對弱勢族群,缺乏文化自信,對社群關係疏離。忠貞國小有一個「新移民學習中心」,聚集了許多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的外籍配偶。這個中心積極幫助外籍配偶參與多元學習,俾順利融入社會,提升基本謀生、教養兒女和生活知識的能力。臺灣晚近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東南亞料理,關鍵因素其實是二十幾年來急速增加的東南亞外籍配偶。外籍配偶以女性為主,占了九成以上。六成以上的外籍配偶須負擔家計,成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工作類別主要是清潔工、餐飲小吃。外籍配偶改變了臺灣的飲食風景。
相傳破酥包源於昆明翠湖附近一家名曰「少白樓」的包子舖,發明人賴八的傳說不太可信,蓋包子掉在地上要摔得粉碎,匪夷所思。我曾經沿著翠湖散步,絲毫感覺不到破酥包氛圍;也許物換星移了,一起散步翠湖的人也不在了。
本文選自焦桐新著《滇味到龍岡》二魚出版 2013.10出版龍岡的滇緬料理是一種戰爭食物,乃當年滇緬邊區忠貞部隊遷臺所帶來,這支「雲南反共救國軍」及後裔多數被安置在龍岡,駐紮,營生,經過一甲子歲月,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透露孤軍歷史,流離,動盪的滋味。
文圖╱焦桐
上一篇
找回臺灣的樸實・友善・美學
下一篇
童年食解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1%
我喜歡:50%
很實用:19%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毛豆(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10/14
看完肚子都餓了哈哈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12/25
有故事的美味
熊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10/04
好吃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5
好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2
棒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2
好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2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2
讚
老牛(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6
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希望史觀不要忘了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