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部落,看見永續:國際研討會聚焦臺灣原鄉農業
農業部所屬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攜手,將於2025年9月30日至10月2日,舉辦「科技賦權地方創生:原鄉農業創新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原住民族代表、農民與產業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結合傳統智慧與農業科技,推動原鄉農業的永續發展。
本研討會係農業部「找回原力綱要計畫」的重要推廣成果之一。該計畫自2022年起由全臺11個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目標在於保存原鄉特色作物、導入友善農法、推動適地適性的農業技術,並強化社區參與及文化傳承,至今已協助百餘個部落找回生產、生態與文化兼顧的發展模式。
研討會共規劃四大主題,涵蓋「傳統農耕知識與作物種原保存」、「適合原鄉生態的農業技術應用」、「原鄉農產品加值與產業串連」及「社群參與的永續農業」。
- 第一主題聚焦於傳統農耕知識與作物保存,包含日本、臺灣及菲律賓學者的案例分享,展現小米、芋頭及構樹等傳統作物的文化價值與保種經驗。
- 第二主題則探討農業科技如何協助原鄉地區發展,從馬來西亞的農業創新,到越南北部高山茶的永續方案,以及臺灣樹豆產業的復興,展現多國交流的契機。
- 第三主題聚焦於產業與行銷,包括韓國泡菜產業全球化、泰國稻米加值,以及臺灣部落農產品再生創新,啟發地方產業鏈結的策略。
- 第四主題則從社群參與出發,分享如何透過生態營造、景觀設計與社會參與,建立生態、社會與經濟兼顧的永續農業模式。
開幕專題演講邀請紐西蘭初級產業部高級政策分析師 Ben Matthews,分享「從部落到全球:原住民農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未來」;以及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演講「臺灣原鄉農業發展趨勢」。此外,研討會亦將展示「找回原力」計畫成果,包括保種圃建置、友善耕作生態營造,以及原鄉特色農產品開發等實例,讓與會者深入了解臺灣的推動經驗。
研討會除室內討論外,還安排田間參訪,帶領與會者走入部落,實地體驗保種、生態營造及部落經營成果,並與在地農民互動交流。透過這樣的實地觀摩,將有助於促進國際合作、加強知識共享,並啟發更多永續農業的實踐模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本次研討會預計邀集來自亞洲各國共14位國際專家與國內學者,並開放現場名額150位,會議同步進行線上直播,預計將吸引上千人次關注。
撰稿人 |
電話:03-8541881 |
---|---|
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孫正華 |
|
新聞聯絡人 |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
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