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的健康檢查
樹木具有環境綠美化、改善環境品質、涵養水份,供應生物的覓食與棲息、減緩溫室效應與調節微氣候等功能,但在成長過程中,常須歷經不少風險,才能順利長成大樹,因此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積極推展樹木養護、健康檢查與疫病防治資訊,就是希望能營造樹木生長的友善環境,讓樹木能在正確的養護過程順利生長,發揮其對環境保護的功能。
樹木健康與養護問題甚為多樣,從多次現地勘察發現,樹木遭病蟲危害、生育地不佳及人為傷害等,是樹木生長過程中最普遍發生的問題,其中人為管理不當,就有很高的比例了,如:不當修剪、硬鋪面設置、割草傷害等,都是常見的狀況。
近年來行道樹或公園、校園內大樹因病蟲危害後遭遇強風時傾倒,有時甚至無預警傾倒,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案件時有所聞,不同程度的綠化作為,綠化樹木種類與數量亦有所差異,然因專業技能的不足,對於樹木的認知、養護及林木健康管理等專業知能亦較為欠缺。其實危險樹木傾倒所引發的災害是可以透過專業技術予以預防的,因此,林業試驗所希望藉由樹木養護制度的建置,無論是合乎專業規範的修剪技術、定期的病蟲害巡查及非破壞性目視評估與儀器檢測,都能預先讓危險樹木得到適切的處置而降低風險,並透過推廣教育活動,將綠美化技術有效推廣,使得環境保護的功能得到永續發展。
目前利用應力波傳導儀器對樹木作健康檢查,針對有樹幹內部腐朽空洞疑慮的樹木,在不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條件下,以最小損傷檢測出樹幹內部腐朽空洞的位置及比例。若經儀器檢測後發現樹木內部腐朽空洞結果大於50%,或最大健全樹幹外殼厚度小於半徑1/3或直徑1/6,樹木健康等級則歸類為危險,若內部腐朽空洞結果為30-49%,則歸類為有危險之虞,若內部腐朽空洞結果為29%以下,則歸類為暫無危險。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地演進,種樹知識與資訊普及,人們對綠美化的觀念有長足的增長,經由妥善的規劃與維護管理,才能讓樹木健康成長,而不少民眾在種樹後,常任其自然生長,最後可能以死亡告終,但栽種一棵樹到底要如何照顧呢?這就包含:樹木栽種時的植穴處理、日後的澆水工作、除草作業、土壤改良、肥料施用、樹木修剪、防風支柱架設與樹木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從以上的工作就知道,樹木栽種要種也要顧,這樣才能讓樹木健康成長。
撰稿人:嘉義研究中心 張怡萱 助理研究員
電話:05-2311730 分機216
E-mail:hsuan@tfri.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