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休耕綠肥滿江紅低碳栽培示範觀摩會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11月10日於宜蘭縣五結鄉簡萬登農友示範田區舉辦「宜蘭休耕綠肥滿江紅低碳栽培示範觀摩會」,分享花改場近年研究針對宜蘭地區休耕時期將慣行田菁綠肥改以滿江紅取代,經過三年田間試驗調查,發現以滿江紅取代後可顯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展現永續農業精神,農民相當認同。
一般而言,宜蘭地區第一期作水稻收割後,多以田菁作為休耕綠肥,冬季時會進行翻耕湛水,以因應東北季風所帶來的濕冷氣候。然而,根據該場調查資料顯示,田菁翻耕後立即湛水,會造成大量甲烷與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農業碳排;為此,花改場土壤肥料研究室團隊進行不同綠肥替代與管理措施之比較試驗,結果發現,若以滿江紅取代田菁作為綠肥,每公頃可減少8.9%至61.4%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若再搭配稻草分解菌使用,減碳效益更可高達19.5%至82.2%。
滿江紅為水生蕨類植物,具有快速繁殖及固定氮素能力,為良好綠肥,休耕期種植可降低下期稻作對於化肥依賴並穩定產量。據調查結果顯示,種植滿江紅並施用30公斤氮肥的處理組水稻產量,和傳統綠肥田菁加上施用60公斤氮肥的產量相同,顯示滿江紅取代田菁不但能降低甲烷排放,同時可兼顧產量與環境永續的雙重效益。因此,推廣滿江紅作為綠肥的操作模式,兼具減碳、省肥與提升土壤健康的效果,是實現低碳農業的重要步驟。
近年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淨零碳排為我國重要政策之一,農業部更是訂定於2040年達成農業淨零碳排,積極推動農業淨零轉型。該場經完整調查宜蘭地區休耕基線與減碳操作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建置「滿江紅取代田菁」之排放係數,成果可作為未來「自願減量專案」或碳權計算的重要依據,可提供政策單位、農會與農民團體作為實務應用與碳足跡評估的依據。宜蘭地區農民若有意導入滿江紅綠肥操作,歡迎洽詢地區農會或花改場,將提供操作技術、田間管理建議及碳排減量效益評估等輔導服務,共同推動宜蘭成為低碳永續農業示範地區。
|
撰稿人 |
電話:03-8521108轉3702 |
|---|---|
|
作物環境科助理研究員簡梓丞 |
|
|
新聞聯絡人 |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
|
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