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木製品壽命 讓碳停留更久
看似平凡的木製桌椅,其實是延緩碳排的隱形儲碳庫,尤其近年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減緩碳排放成為各界努力的重點,除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外,延長木製品的壽命,不僅能降低廢棄物產生,還能讓碳停留在木材中更久,是一項有效且容易實踐的減碳方法。因此從選購耐用家具到參與二手循環,日常生活中的每個選擇,都有助於讓碳延後釋放,為減碳盡一份力。
林試所指出,樹木在成長過程中透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並將碳儲存在木材中,當這些木材被製成家具、建材、紙品或其他產品時,所含的碳並不會立即釋放,而是持續儲存在產品中直至木材腐朽或焚燒為止,換句話說,每一件木製品都是一座隱形的儲碳庫。然而,木頭裡的碳並非永久不變,如果木製品很快被丟掉或燒掉,原本鎖住的碳就會重新跑回大氣中;反之,只要能延長木製家具的使用壽命,或透過二手流通再利用,碳就能被延後釋放,對減緩氣候變遷也會更有幫助。
舉例來說,一張木桌可能儲存10公斤的碳。假設它原本使用壽命是10年,如果只用5年就丟掉,碳會提早5年釋放回大氣;但如果把桌子用到20年,碳就能多鎖住10年,進而讓碳釋放時間往後推遲,減緩大氣中碳的累積速度,幫助減緩氣候變遷。
林試所進一步指出,不同木製品的壽命差異很大,例如紙張僅能使用數月即被回收或丟棄;而木地板、家具的壽命可長達20至40年,木造建築甚至能存在超過百年。該所研究顯示,臺灣民眾對於木製產品的使用年限略低於國際標準,木製家具的使用年限多集中於6至15年之間,木門、木窗及木質地板的使用年限則多落於6至20年,而木質裝潢材料的使用壽命亦集中於6至15年,此現象可能受材料品質、環境、保養狀況、使用頻率與習慣等因素影響。
林試所表示,珍惜木製品的使用,是延長其壽命與減緩碳排放的第一步,其次是選用耐久性高、結構穩固的木製產品,可降低損耗與更換頻率,延長碳的儲存時間;同時,鼓勵二手家具的回收與再利用,讓木製品在不同使用者之間持續發揮功能,避免提前成為廢棄物。
木材是大自然賦予的珍貴資源,延長木製品壽命,不僅能讓生活更環保,也能成為與氣候變遷對抗的智慧選擇。消費者可透過選購耐用、可維修的木製品,支持利用回收舊木料製作的產品,並妥善處理廢棄木製品,使其再利用或回收。從日常生活開始實踐,共同為地球減緩碳排放。
撰稿人:森林經營組 吳孟珊 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3039978 分機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