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表揚典禮隆重舉行 凝聚智慧農業新動能
為肯定我國農業基層生產團隊在穩定糧食供應、強化食品安全、推動智慧永續農業等面向的卓越貢獻,農業部於今(25)日隆重舉辦「114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頒獎及表揚典禮」,公開表揚今年10個來自全國各地,涵蓋蔬果、畜產、水產及特用作物等不同產業領域的績優農業產銷班,表彰其展現臺灣農業堅實生產實力與持續精進的永續發展能量。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親臨會場鼓勵及肯定獲獎產銷班,卓院長致詞時表示,農業經營極具挑戰,政府輔導農民透過智慧科技、冷鏈建設等協助產業升級,以及發展韌性農業,強化食安措施,感謝產銷班對臺灣農業發展的貢獻。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致詞時亦強調,本屆十大績優產銷班是由全國近6,000個農業產銷班中層層選拔,最終脫穎而出,不僅在生產技術、品質管控、品牌經營等方面表現卓越,更積極響應政府「智慧韌性、安心永續」農業政策方向,持續深化資源循環利用、低碳排放、氣候調適與數位轉型等關鍵行動,為我國農業發展注入創新與永續並進的動能。
科技導入,提升農業韌性與效率
本屆獲獎產銷班多數已導入智慧科技與自動化管理系統,為我國農業邁向高效能、智慧化奠定穩固基礎。例如,桃園市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7班自行研發專利機械,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並成為國內冷鏈觀摩示範場域;苗栗縣公館鄉紅棗產銷班第2班自創「Y」字型棚架之創新作為,結合自動精準灌溉系統,每年災損減少20%;臺中市新社區菇產銷班第11班更建置全臺首座香菇智慧環控強固型溫室,結合遠端監控、碳足跡盤查與太陽能節能技術,實踐淨零願景。
在畜產領域方面,臺中市外埔區毛豬產銷班第1班導入智慧餵飼與數據管理系統,提升供應穩定性,並推動沼液入田循環機制,善用畜牧副產資源,發展在地循環農業。
循環創新,實踐環境永續價值
環境友善與資源零廢棄亦為本屆得獎產銷班共同特色。花蓮縣富里鄉茶產銷班第2班透過微型氣象站收集環境數據,提升茶葉採收精準度,同時開發茶枝葉副產利用模式,實踐全作物循環經濟;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第15班以銀柳全株利用為核心,發展副產品、拓展外銷,並成為日本指定觀摩的地方創生典範;高雄市永安區石斑魚產銷班第8班則以「全魚利用」理念推動加工再製,結合休耕魚塭種植水草、紅樹林復育,達成藍碳捕捉與碳中和目標,展現漁業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韌性。
品質為本,保障食品安全與產業競爭力
為提升國產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本屆產銷班亦積極推動品質認證、創新行銷與品牌經營。新竹縣峨眉鄉特用作物(苦茶)產銷班第4班設立現代化苦茶油廠房,取得ISO22000與HACCP認證,以科學管理強化產品安全與附加價值;嘉義縣太保市紅龍果產銷班第1班則全班落實友善農法,研發多樣加工品,創造紅龍果多元行銷可能。在果品領域,高雄市美濃區果樹產銷班第16班打造「777」共有品牌,推廣大果截切通路及新一代木瓜栽培技術,有效強化防災能力與市場辨識度,提升整體收益與農民信心。
彰顯農業價值,守護全民食安
本屆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得獎者不僅技術卓越,更以實際行動落實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與產業永續的社會責任,持續穩定供應國產安全農產品,肩負全民飲食健康的守護者角色。農業生產不再只是耕作技藝的展現,更是科技、人文與環境永續融合的未來產業。
頒獎典禮除肯定各班的卓越表現,也設置展示區,分享其創新作法與產品成果,吸引與會各界人士熱烈交流觀摩。農業部期盼透過此一表揚機制,激勵更多產銷班朝向精緻化、智慧化、永續化目標邁進,持續強化我國農業整體韌性與競爭力,為臺灣打造更安心、韌性與永續的食農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