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日本養殖產業綜合戰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1-12-08
日本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域環境,富有多樣性的漁獲資源,自古至今,隨四季更迭都可享受不同季節性海鮮產品。然而,受到全球氣候的變化、生態環境意識的抬頭、水產資源銳減、消費模式等外在條件的改變,促使漁獲捕撈方式備受挑戰,然而,消費者對於海鮮產品需求卻絲毫不受影響。
在危機就是轉機之時,日本政府於2018年修訂「農林水產業 地域活力創造計畫」,同時明定「水產改革政策」具體內容,主要利用科學洞見的評價手法與新技術,共同促進水產資源管理與產業化成長,除維持與穩定原有水產資源獲取外,並進一步尋求擴大資源,促進漁業整體產業的發展。
其中,針對養殖與沿岸漁業部分,日本水產廳在這波改革期間,召集由生產、加工、銷售到出口、金融相關事業團體與NGO、學識專家所組成的「養殖產業促進會」,共同召開產官學討論會議,聽取各方建議參考,並藉此鏈結相關產業與凝聚共識,於去年(2020)制定「養殖業產業綜合戰略」。該戰略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設定主要的魚類養殖戰略項目,以及從生產、加工、銷售到出口,整體價值鏈擬定相關因應戰略,並於今年修訂追加貝類與藻類相關戰略論述,戰略內容概略如下:
水產養殖業發展趨勢要點
1. 日本水產養殖業到頂停滯這20年間(1990年代至今),全球養殖生產量擴大約4倍,全球養殖業急速成長當中。
2. 由於日本國內人口減少,預計未來國內水產物需求隨之遞減,因此,單依賴國內需求的養殖業者將縮小生產,並朝向國際市場等均衡方向發展。
3. 依據漁業法修正,積極促進有效漁場管理應用,以利於擴大產業規模與新加入者。此外,大規模近海養殖與陸上養殖技術正在持續進展當中。
4. 關於貝類與藻類養殖方面,難以透過魚類飼養的方式,進行生產管理,提升品質,且受到養分濃度與水溫等漁場環境影響較大。
5. 貝類與藻類養殖雖不需特別飼養,牡蠣去殼、紫菜與昆布的乾燥作業需要機器設備成本較高,難以達到省人化。
戰略概述
1. 戰略措施區分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兩方向執行,並根據實際需求面從過去以「產品出口」導向,轉換為「市場需求」導向。
2. 鏈結整合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物流等各階段相關業者與產業能量,發揮水產養殖價值鏈中的附加價值,進而實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水產養殖進展。
3. 參照魚類養殖的實際措施案例,揭示養殖經營體的基本五大類型(如下備註所述)。
4. 由於貝類與藻類養殖方面尚未有實際經營體類型可對應,目標區分生產者、產地、生產者型企業合作等三種類型經營體。
5. 預計未來將擴大其需求,除日本國內養殖業強勢五大魚種(鰤魚、鯛魚、黑鮪魚、鮭魚與鱒魚、石斑魚)外,將再增列扇貝與真珠等品項,並設定其相關KPI戰略目標。
備註:五大類型經營體:
1. 生產者合作:與兩者以上較小規模養殖業者合作。
2. 產地業者合作:與養殖業者、漁會、產地飼料供給、加工、流通業者合作。
3. 生產者型企業:繼承養殖業者的業務或新漁場使用,擴大當地企業規模。
4. 一家綜合企業:養殖價值鏈一條龍或大部分由一家企業統包。
5. 流通型企業:取得養殖業者共同策劃,負責從養殖到銷售的流通企業。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