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友善農業,集約農業能為物種和碳存留出空間而保護生態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2-07-06
大多數物種在「節約土地」方法下的表現,比在「農業試圖與自然共生」更好,因為友善野生動物的農業仍然破壞了多數的生物多樣性,並且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產出等量的食物。這是一項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該研究考慮了來自五大洲的2,500多種單獨評估的植物、昆蟲和脊椎動物等物種。此篇由Andrew Balmford教授指導的回顧還表明「土地節約法」註1可以封存更多的碳註2,如果將之應用在海洋,可能會有益於海洋生物。他說:「在不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及破壞氣候的情況下,思考出如何為110億人提供(足量的)食物、衣服和電力,是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且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要維持生物多樣性,表示將面臨極大的權衡取捨,而研究證據開始朝一個方向前進。」
Balmford在今天《動物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確保我們可以從已經耕種的土地和水中獲得最高程度的生產,使剩下的荒野之地免受奶牛、犁(耕作的工具)、鏈鋸(電鋸)和漁船拖網的傷害。Balmford說:「如果棲息地保持完整,大多數物種的處境遭遇會好很多,而棲息地完整就表示要減少耕作所需的空間。因此,耕作區域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有些物種在傳統農田茁壯成長,特別是在歐洲,輕度放牧可以模仿大型史前哺乳動物曾經造成的"干擾",為許多原本掙扎生長的物種創造棲息地。因此,一些低產農業應該被考慮在內,但前提是維持在低度的程度。」由英國政府委託的國家糧食戰略(NFS)在夏季發佈,內容建議採用Balmford的「三分」模式,利用高產農業為更多受保護的棲息地留出空間,以及保護傳統農業地區的農田相關物種,構成新型「農村土地利用框架」的基礎。NFS指出,如果英國要達到淨零目標,大約21%的耕地未來需要一定程度地再野化註3或用於生物燃料,而整個底層三分之一的耕地只生產英國15%的農業產出。
Balmford的最新論文總結了十年來關於「作物生產和生物多樣性間平衡關係」的全球研究。這包括由劍橋大學主導對印度和西非鳥類及樹種的研究,發現如果實現了本世紀中葉的糧食目標,所有物種都是「輸家」;但若在極端土地節約下,更多物種生活得「最不壞」,所以集約耕作能有更多的自然棲息地。Balmford說:「同事們已經從墨西哥、南美洲彭巴草原到哥倫比亞及哈薩克當地複製了這些發現。多數物種都會特別適應某種環境,即使是輕微的干擾也會降低它們的數量。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輕度的耕作,這麼多的物種仍會減少。」用保留和增加棲息地來創造自然鑲嵌的景觀,主要是高產農業,不僅可以保護孤立地區的物種,還可以讓它們「播種」,使種群恢復,重新穩定生活在各地區和國家。Balmford 強調了英格蘭東部萊肯希思附近成功恢復占地只有4平方公里的濕地,自1995年以來這裡就被胡蘿蔔田覆蓋,現在則成為氣候變化下白鷺向北擴散的起始點,也是300多年來在(英格蘭東部)沼澤地區看到的第一批繁殖鶴的基地。除了生物多樣性的好處之外,來自安第斯山脈、美國和英國等地的新證據表明:「土地節約」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盟友,因為如果高產的生產模式能提供更多的自然植被,碳存程度就會更高。
Balmford之前的研究顯示,如果將英國30%的土地留給森林和濕地,到2050年,它可以儲存足夠的碳來抵消幾乎所有英國農業的碳排放,並為英國的野生動物提供龐大的推動力。Balmford 說:「進行"土地節約"並非只專注在支持產業生產,提高農業產量也表示對小農及採用以自然為本之農業科學的鼓勵。」例如,當數百萬中國農民轉向一種與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相配的簡單系統時,產量提高了11%,而肥料使用量下降了六分之一。在稻田裡養殖鯉魚,魚會吃害蟲,其糞便可做為肥料,而牠們本身就是一種額外的作物,是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眾多可能性之一。像是促進水稻光合作用的新興技術也為可持續高產帶來了希望。
近年來,研究人員利用「土地節約」的概念來研究娛樂消遣、林業甚至城市規劃,早期證據指出這種方式是以最低的自然成本,來滿足人類需求的最有希望的方式。旅遊業者透過將游客集中至野生區景觀的小部分區域,來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而紐西蘭對其森林採取「節約」的方式,超過70%的森林現在已經受到保護,所需木材則從松樹種植林的部分區域集中採伐。早期研究顯示:「節約」哲學也為枯竭的海洋帶來了希望。透過水產養殖和當地集約化捕撈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產出」,使「禁漁區/海洋保護區」能大幅擴張,且避免所有開放水域花費在嘗試調節設備及漁獲量的成本。然而,對高產技術的支持必須與拯救或恢復棲息地串聯在一起,而不是被用來增加利潤。在印度及巴西亞馬遜地區,向小農提供財政支援或進入高價市場,與為了保護森林而進行的土地使用限制,兩者聯繫起來,已經證明是成功的。
Balmford表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公眾要向企業和政府施壓,要求他們承諾為自然保留土地。如同排放一樣,對棲息地造成最大破壞的組織可能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以隱身。一些大公司,通常是土地轉換(土地用途更改)最嚴重的違法者,實際上能夠比許多民主政府考慮更長遠的問題。」Balmford的部分研究是來自劍橋學者David MacKay的啟發,他在2016年死於癌症,年僅48歲Mackay對永續性持嚴肅態度,堅持低碳作法只能在產出程度相同下,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否則,人類可能會分神在無法滿足能源需求的解決方案上。同樣地,只有當農業系統實質地滿足社會的糧食需求時,才能進行有用的比較。Balmford說:「如果人們處於飢餓狀態,你無法說服他們要拯救自然。我們需要確保的是,在保護地球的同時能從生物圈中獲得足夠的糧食。如果我們要中斷生態浩劫,對自然的保護就必須是務實的。」
註1:「土地節約」是指將大量農地復育成林地或泥地,有助於增強土地涵養溫室氣體的能力,因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註2:「碳封存」是指將二氧化碳以各種形態儲存起來。自然界中碳主要封存在海洋和植物(或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
註3:「再野化」是指讓土地重投複雜、多元的自然演化過程,是一種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延伸閱讀】- 一種永續的耕作方式- 永續土壤管理,拯救地中海土地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