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漁生產地圖
草魚
學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
科名:鯉科
俗名:鯇
8,926
產期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 ||||
---|---|---|---|---|---|
產地 | 桃園市,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新竹縣,南投縣 |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無肉稜,尾柄粗狀。頭中大。口大,上頜稍長於下頜。鰓耙數15-19。無鬚。咽頭齒2列,齒式4.2-2.5,側扁呈梳狀,齒面狹凹有溝紋,左右不對稱。體被大型圓鱗,側線完整,略為下彎;側線鱗數39-42。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8(分枝軟條)。體背側青褐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色。胸、腹鰭稍帶黃色,餘鰭淺灰色。
地理分布:原產於東亞大陸,自西伯利亞至中國的大型河流之平緩落差河段或湖泊。目前已廣泛分布至歐亞大陸與北美洲。早期引進台灣後,即分布在本島西部的較大型河川與水庫。
台灣分布: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淡水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喜棲息於水流平緩的河川或湖泊中、下層,常成群活動於水草繁生處;性情活潑,游泳迅速。適應力強,以水草等植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
漁業利用:是台灣地區重要養殖魚類,除供食用外,也供作垂釣之用。本種以活魚三吃為主。其膽有毒,雖具有療效,但不宜生食。
參考文獻: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Tang, Y.A. 1960 Greenfield, D.W. 1973 Rowe, D.K. 1984
【資料/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圖片2來源: 鄭義郎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22-10-20)】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0%
我喜歡:4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0/05/18
Good
林愛珠(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10/05/18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