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原介紹─桃園豬種
自民國七十四年至八十二年間桃園母豬98頭、分娩285胎之繁殖記錄、七十七年至八十二年陸續收集桃園種生長豬公豬142頭、女豬159頭之生長資料與體型資料進行分析。在繁殖性能方面,平均出生窩仔數10.7±2.8 頭、出生活頭數8.0±2.8頭、三週活頭數 6.4±2.8 頭、八週活頭數 6.0±2.8 頭; 平均出生體重為0.81±0.16公斤、三週體重為3.14±0.73公斤、八週體重為10.53±2.43公斤。在生長性能方面,三月齡、四月齡、五月齡、六月齡、七月齡時公(♂)母(♀)平均體重分別為♂:18.5±4.0、28.7±6.5、37.6±8.0、46.1±8.5、55.9±12.4公斤,♀:20.7±3.7、32.4±5.4、43.5±8.3、50.8±9.8、59.9±13.5公斤。生長豬各月齡體重均以女豬較公豬重。在體型性狀方面,達七月齡時平均公母體型為體長分別為92.1±5.6、92.1±7.5公分,體高48.4±3.2、46.1±4.4公分,十字部高52.9±3.3、50.7±6.3公分,前幅23.9±1.8、23.4±2.7公分,胸幅20.8±2.0、21.7±2.6公分,後幅22.7±1.9、23.8±2.9公分,胸深26.6±2.4、28.1±3.1公分,管圍16.4±1.1、16.4±1.3公分,尾圍11.0±1.7、11.5±1.4公分。在七月齡時之體高,則以公豬高於女豬。桃園豬254日齡之屠體性狀:背脂厚度(第一肋、最後肋及最後腰椎上方背脂厚度之平均)為2.2±0.1公分,4-5肋腰眼面積為9.7±0.5平方公分。檢測178頭桃園豬之紅血球酵素型中6-磷酸葡萄酸鹽去氫型(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PGD)及葡萄醣磷酸異構型(glucosephosphate isomerase, GPI),所有受檢之豬隻的GPI皆為BB型,而PGD則有AA(49%)、AB(44%)及 BB(7%)之多態性現象。以限制HindIII、Bgl II、EcoRI及StuI分切桃園豬之粒線體DNA,分別切為4個DNA片段(9.19/4.25/2.42/0.49 Kb)、單一DNA片段(16.35kb)、單一DNA片段(16.35kb)及8個片段。進行鹵乙烷測試,發現有14.3%(3/21) 有陽性反應。以MS-PCR方法檢測41頭豬隻的緊迫基因Hal-1843基因型與動情素接受體(estrogen receptor)基因型,所有檢測豬隻Hal-1843基因型皆為CC正常型,而動情素接受體基因型有8頭為AA型與33頭BB型。
資料全文: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黑豬一號htm/seed.htm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豬 > 豬遺傳與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