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型鑑定策略發現有效殺蟲活性之台灣本土新型蘇力菌cry1C基因
夜蛾科中Spodoptera屬的蛾類幼蟲危害農作物甚嚴重,例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蟲在北美洲可侵害至少18科,約90種的植物,其中多半屬於作物。據美國方面在1998年的統計,平時約有206萬公頃的棉花田因甜菜夜蛾的侵害而損失約1920萬美元,平均每公頃棉花田損失約9.3美元,而在疫情爆發的高峰期(outbreak),每公頃棉花田的損失則可高達917美元,施用殺蟲劑的費用則達到每公頃109美元(6);另外,S. frugiperda、S. littoralis分別在美洲與非洲的危害也相當嚴重(8, 9)。同屬於Spodoptera屬的斜紋夜盜(S. litura)幼蟲在亞洲地區則是危害作物相當嚴重的主要害蟲,根據澳洲國際農業研究中心(The 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ACIAR)在1997年的調查指出,位於赤道南北兩側的西南太平洋18個國家或地區中,危害農作物的Spodoptera屬蛾類幼蟲主要有三種,分別是S. exempta、S. mauritia,以及斜紋夜盜;其中斜紋夜盜的危害,在綜合各國近百種無脊椎農業害蟲的分佈與防治重要性統計中,排名第3(21)。由西南太平洋各國名列前十位的無脊椎農業害蟲相對重要性統計中指出,斜紋夜盜出現在5個國家的前十位重要無脊椎農業害蟲名單中,綜合各國前十位無脊椎農業害蟲的統計總排名,斜紋夜盜則是第10名,而且截至1997年,西南太平洋地區尚無成功的生物防治措施(21)。另外,在印度拉加斯坦省(Rajasthan)種植的黃豆於2000 - 2001年間爆發斜紋夜盜的疫情,影響面積達到26萬公頃,佔全印度作物總面積的千分之二(15)。以上顯示斜紋夜盜在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是相當重要的農業害蟲。台灣地處西太平洋,島內危害農作物的Spodoptera屬蛾類幼蟲主要有二種,分別是斜紋夜盜與甜菜夜蛾幼蟲,其中斜紋夜盜幼蟲由於食性甚雜,大部分的蔬菜及旱作均可受其危害,故全年均有疫情發生,其中六至十一月間較為嚴重。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病原拮抗菌與天敵
生產者知識庫 > 其他 > 生物技術
相關檔案下載
- 洛神葵疫病病原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鑑定及抗病品種之篩選114/09/01
- 降低外銷番石榴夏秋季果實罹病率之病害整合管理策略114/09/01
- 頸喙亞目昆蟲的重要卵寄生蜂天敵114/09/01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3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2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1114/07/09
- 花改場--氣溫漸高 慎防青蔥甜菜夜蛾114/06/04
- 溫度對臺灣稻熱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四種病原型菌株生長及產孢之影響114/06/01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5/13
- 臺灣脈柄牛肝菌(Phlebopus sp.)之採集、鑑定與培養114/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