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種臺東33號之育成-特性檢定
(一)米質檢定
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委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稱取乾燥調製後的稻穀125g為一樣本,進行測定。糙米率係利用礱穀機將稻穀除去稻殼,稱其糙米重量再換算之;糙米碾成白米再經碎米分離機,將完整米與碎米分開,稱其完整米重量,即為完整米率。粒長依我國國家標準No.13466訂定;米粒透明度依白米的透明程度分為六級;心白、腹白與背白則依白堊質在米粒的心部、與胚同側的腹部、與胚異側的背部,由白堊質在該部位加深或擴大的程度分為六級;食味官能檢定分別就米飯之外觀、香味、口味、黏性、硬性與總評等六項分別與對照品種比較,將其區分為三級,A級為優於對照,B級為同對照,C級為劣於對照。
(二)病蟲害抵抗性檢定
1.稻熱病抵抗性: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以水田或旱田式病圃進行檢定。水田式病圃在第1期作由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及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以種植感病品種Lomello、增施重氮肥及加強晒田以促進發病;旱田式病圃由嘉義分所在1、2期作進行檢定。調查方法依據國際稻熱病圃(IRBN)(8) 調查方法,以肉眼依照調查標準分0-9級,葉稻熱病檢定之等級與反應之對應為:0為HR(極抗級);1-3為R(抗級);4-5為MR(中抗級);6為MS(中感級);7-8為S(感級);9為HS(極感級)。穗稻熱病檢定之等級與反應之對應如下:0為HR(極抗級);1為R(抗級);3為MR(中抗級);5為MS(中感級);7為S(感級);9為HS(極感級)。
2.白葉枯病抵抗性: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委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田間採順序排列,每品種(系)種4行,每行10株,單本植,二重複。於劍葉抽出後,將菌種以剪葉法接種於每株稻葉上,每行接種不同菌株,菌株由農業試驗所病害研究室提供之XM-42及XF-89b兩菌株。調查標準及反應之對應為:無病斑面積為HR;1~5%病斑面積為R;6~12%病斑面積為MR;13~25%病斑面積為MS;26~50%病斑面積為S;51~100%病斑面積為HS。
3.紋枯病抵抗性: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委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場進行檢定。田間設計採順序排列,二重複,多本植,行株距25×20cm,每品種(系)種植一行,每行10株,但第1、4、7、10株栽植感染品種稗稈稻。 第1期作插秧後約50至60天,第2期作約30至40天,以TC-96菌株進行人工接種,以誘發病害,在齊穗後25天調查植株之發病程度,每小區調查6株,調查方法依國際稻米研究所的標準(8),調查標準及反應如下:0為HR;1為R;3為MR;5為MS;7為S;9為HS。
4.縞葉枯病抵抗性:於2009年及2010年第1期作委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室內進行盆栽檢定。將無帶毒斑飛蝨2齡若蟲放於病株飼養2-3天,進行帶毒率測定,並繁殖帶毒雌蟲後代供作接種蟲源。供試水稻品種(系)經催芽後,置於培養皿內,每皿10粒以上,當水稻長至三葉苗期,移到接種箱,平均一支苗接種5隻帶毒蟲,2日後將秧苗移種於植缽中,每缽10株,置於網室內,約一個月後調查罹病株數,換算為罹病率。調查方法依國際稻米研究所的標準(8),調查標準及反應如下:0%為HR;0.1-10%為R;10.1-25%為MR;25.1-40%為MS;40.1-60%為S;60.1%以上為HS。
5.蟲害抵抗性:於2010年及2011年委由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進行檢定。其方法係將種子播種於檢定盤,每盤播種72品種(系),包含抗病品種Mudgo、H105及感蟲對照品種臺中在來1號。待秧苗發育至3葉苗期,移置於溫室檢定槽,然後將經人工大量繁殖之飛蝨若蟲(2-3齡)釋放於秧苗,釋放密度約為每秧苗2-3隻蟲,待感蟲對照品種枯萎時,再按其被害情況分級紀錄。另水稻成株期對褐飛蝨之抵抗性檢定於網室內進行,每品種(系)種4株,3本植,待分蘗期釋放成蟲,平均每株0.5-1隻,讓其自由選擇稻株產卵繁殖。於釋放成蟲後35天紀錄每品種(系)每株稻之蟲數及為害等級,其後每3-5天調查一次,直至感蟲對照品種完全枯萎為止。調查飛蝨類感蟲級數與反應之對應如下:0-3為R;3.1-5為MR;5.1-9為S。
(三) 特殊性狀檢定
1.倒伏性檢定: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試驗田採順序排列,四行區,每行10株,多本植,行株距為30×15 cm,二重複,每公頃施用氮素量為200 kg,調查倒伏程度及小區產量。倒伏指數計分五級為:1:直(R);3:直-斜(MR);5:斜(MS);7:斜-倒
(S);9:倒(HS)。
2.耐寒性檢定: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進行檢定。第1期作採直播法,順序排列,二重複,檢定秧苗期,由秧苗之成活率、葉色及生長勢等判別耐寒性之等級;第2期作採育苗後移植插秧,順序排列,二重複,依成熟期之結實率判別耐寒等級。
3.穗上發芽及脫粒性檢定:於2010年及2011年第1、2期作進行穗上發芽率及脫粒率檢定,委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單本植,行株距30×15 cm,種植40株,於主穗稻穗基部僅2-3粒未熟時採取5穗;穗上發芽調查是將稻穗浸泡在淺水盤上,置於日夜溫控制在30℃之發芽生長箱中,於6天後計算發芽率;調查分三級:1級為穗上發芽率少於30%,5級為介於31-60%,9級為61-100%。脫粒性調查是於成熟期採取主穗5穗,將稻穗置於1 m長,30 cm寬,且一邊高為8 cm之斜木板之2/3處(由高的一端起),再以1.5 kg重,30 cm長之圓筒鐵滾動三次,計算脫粒稻穀重量百分比;調查分五級:1級為脫粒率少於1%,3級為1-5%,5級為6-25%,7級為26-50%,9級為51-100%。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相關檔案下載
- 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與鑑定士認定簡介113/10/28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二期稻作瘤野螟密度飆升、稻細蟎現蹤、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範水稻重要害蟲113/09/24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9期-凱米颱風後水稻災後輔導及復耕措施113/09/16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品種再添生力軍本場育成新品種 花蓮27號正式命名成功113/09/03
- 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適時防治113/09/02
- 水稻二期作也會發生稻熱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病害發生與防治1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