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白桑與構樹均具有生長速度快且營養價值高的特性,可採灌木型式栽培作為芻料利用。為了提升國產芻料品質及使用便利性,本研究以白桑與構樹開發粒狀芻料調製技術,藉由:(1)不同製粒盤孔洞直徑(6 mm與8 mm)之比較;(2)自然萎凋、機械乾燥及乾物質調整材(玉米粉、盤固乾草及豆殼粒)等方式,探討粒徑大小與材料乾物率對灌木型粒料調製之影響,進而建立白桑與構樹粒料之製程。試驗結果顯示,製粒盤孔洞直徑6 mm之製粒效益顯著優於8 mm,其容積密度(bulk density)亦較高。經萎凋24小時後白桑與構樹含水率均仍高達68%以上,難以製成料粒,隨著乾物質調整材添加的比例愈高,愈有利於粒料製成,但容積密度與耐久度(durability)下降。考量製成速率與粒料品質,萎凋之白桑與構樹可採灌木/玉米粉或豆殼粒為1/4之比例進行製粒,約2.5-3.0次製粒流程即可製成粒料,添加玉米粉之粒料粗蛋白質含量低,但纖維含量也顯著降低;添加豆殼粒之粒料粗蛋白質含量高,但纖維含量也顯著增加。灌木經60℃烘乾15小時後之乾物率約71%,約2.3次流程即可製成粒料,以灌木/玉米粉為3/1之比例進行製粒,約1.5次流程即可製成粒料,白桑、構樹與玉米粉以3/1比例製成粒料之粗蛋白質分別為15.8%與15.1%,酸洗、中洗纖維含量分別為25.3%與26.4%、36.9%與36.1%。(朱明宏)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