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品種臺東9號之育成-材料與方法
一、親本來源及雜交組合
1994年以臺東選2號為母本,臺東7號為父本,進行雜交,再採收雜交F1(2,8) 種子進行行株距30公分×10公分播種,以親本為對照,鑑定是否雜交成功。將經鑑定雜交成功之植株予以標示、採收F2種子,並採用譜系法,取每一單株穗部中段之種子約1,000粒,進行單粒播種,每隔10行以1行臺東7號為對照,依據植株外形、生育日數、穗長、穗重、單穗粒重、小米籽粒產量等農藝性狀,從中選出優良單株分株收穫。F3世代以穗行種植,生育期中並注意一穗行中個體性狀是否一致,選拔至F6世代,均以種植穗行,育成經過列如表1。
二、各級產量比較試驗
(一) 品系初級比較試驗
2000年篩選F7世代23個單穗品系參試,並以臺東7號作對照,在本場臺東市進行試驗,於1月中旬至2月初播種,採完全逢機區集設計,3重複,每重複每品系種植2行區、行長5公尺、行株距40公分×10公分。調查項目包括:株高、穗長、穗重、生育期、脫粒率及籽粒產量等。
(二) 品系高級比較試驗
2004年以初級品系比較試驗選出之11個優良品系進行品系高級試驗,亦以臺東7號作對照,採逢機完全區集設計,4重複,每重複每品系種植6行,行株距40×10公分,行長5公尺;於1月中旬至2月初播種,採條播方式,試驗地點為本場豐里試驗地(臺東市)。調查項目:株高、穗長、穗重、生育日數、脫粒率及籽粒產量等。
(三) 區域試驗
2009-2011年以高級比較試驗選出之5個優良品系,臺東8號為對照品種,分別在臺東市、海端鄉及金峰鄉、達仁鄉等地區進行區域試驗。春作於1月上至中旬播種,於臺東縣北區(海端)、中區(臺東市)、南區(達仁、金峰)試區進行,於5月下旬期收穫。秋作於8月中旬至9月初播種,於臺東縣中區(臺東市)及南區(達仁)試區進行試驗。調查項目包括:株高、穗長、穗重、單株粒重、抽穗期、生育期、脫粒率及籽粒產量等。產量以Finlay and(6) Wilkinson(1963)的公式進行穩定性分析。
三、病蟲害及米質檢定
(一) 病害及蟲害之調查
玉米螟蟲害及葉銹病於2011年春作分別調查好發病之海端及達仁試區,調查方式為自試驗小區隨機選取各品系20株植株,計算受害植株葉面受啃食與病斑占全葉面積之百分比,將之分為輕(<10%)、中(20~30%)、重(>50%)(1) 三等級。
(二) 米質之理化特性調查
以2010春作在本場豐里試驗地生產之臺中選1號、臺東選4號、臺東選5號、臺東選6號、臺東7號、臺東8號與TTS-8305(臺東9號)為材料,委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直鏈澱粉含量(%)、粗蛋白質含量(%)、凝膠展延性(mm)等指標測定,每個項目之值為3重覆之均值。米質判定分別以臺中選1號為秈性、臺東選4號、臺東選5號為粳性、臺東選6號、臺東7號、臺東8號為糯性對照品種,作為TTS-8305(臺東9號)之米質判定依據。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相關檔案下載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二期稻作瘤野螟密度飆升、稻細蟎現蹤、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範水稻重要害蟲113/09/24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9期-凱米颱風後水稻災後輔導及復耕措施113/09/16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品種再添生力軍本場育成新品種 花蓮27號正式命名成功113/09/03
- 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適時防治113/09/02
- 水稻二期作也會發生稻熱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病害發生與防治113/09/02
- 關山鎮稻米達人選拔賽吳承鴻農友榮獲冠軍1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