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腋芽微體繁殖與栽植
本研究以2008年12月來自中國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栽植於台灣林試所福山植物園已編號的
30株珙桐之形態飽滿的休眠芽作為試驗材料。分別在2009與2010年的1至2月間採集腋芽,培養於添
加0.1~0.5 mg L-1 benzyladenine (BA)、1.6 g L-1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或100 mg L-1 ascorbic acid (AA)的Woody Plant Medium (WPM)培養基,均可打破芽體休眠,萌發新莖芽。取無菌芽體較
多之22與28號苗木培養5個月之試管莖芽的頂芽與節莖進行芽體增殖、抽長與發根試驗,結果芽體
增殖以WPM添加2~3 mg L-1 BA的處理最佳,節莖增殖率高於頂芽。平均每個頂芽與節莖分別可產
生5.3~5.6 個與7.6~7.8個多芽體,將多芽體培養於WPM添加低濃度0.1~0.5 mg L-1 BA培養基,
芽體抽長後,切下2公分莖芽培養誘導發根,最佳的3個發根培養基為WPM添加3 mg L-1 indole-3-butyric acid. (IBA)、0.2 mg L-1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與1/2 Murashige and Skoog (MS)
培養基添加2 mg L-1 IBA,其莖芽都可100%發根,平均每個莖芽的根數為9.6~10.6。將此試驗之
最佳培養基,用於其餘編號珙桐芽體之微體繁殖。結果不同單株間的芽體增殖、抽長與發根能力
有差異頗大,較易以微體繁殖方法來大量育苗的單株為6、15、28、30號,最困難的是16號。組
培苗出栽生長室馴化3週的成活率可達95%以上。台北溫室培育2至4個月之355株小苗,其中63株
移到蓮華池,42株與梅峰農場溫室培養,一年後梅峰農場的小苗成活率最高為97.6%,蓮華池次之57.1%,台北最低43.6%。而三地小苗之平均苗高在5.1~5.9公分間。不同單株組培苗生長差異大,
以編號30號在3個地區的成活率與苗木高度表現最佳。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林業類 > 森林生態
相關檔案下載
- 茶改場赴臺灣原生山茶南投眉原山探查記113/01/11
- 花蓮林業文化資產 哈崙、嵐山、林田山林場112/06/01
- 平腹小蜂跨林合作-協助屏東林區管理處 保安林地釋放小蜂108/06/06
- 臺灣蕨類植物誌增註(5)108/03/01
- 臺灣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蕃薯組(Ipomoeasect. Batatas)的一新歸化植物:白星牽牛(I. lacunosa)108/03/01
- 鳥類與蝙蝠捕食者降低亞熱帶人工林害蟲豐量108/03/01
- 應用物種分布模式推估台灣東方蜜蜂之授粉服務108/03/01
- 北東眼山常綠闊葉林之微生育地類型及樹種組成108/03/01
- 小果油茶經營成本效益調查與分析108/03/01
- 山村地景對鳥類多樣性的影響初探-以金山兩湖社區為例1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