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採集、設施栽培到行銷 黃啟瑞深入阿美野菜文化
野菜採集及食用,是阿美族根深蒂固的文化,當傳統遇上現代農耕的設施栽培,以及市場行銷機制,多少都會產生衝突及磨合,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黃啟瑞從野菜分類及部落生計轉變等方向,探討阿美部落野菜更迭。
來自都市的多數人,包括黃啟瑞,不能想像「沒有消費行為、沒有耕種計畫」,阿美族卻可以在大自然取得可食植物。這項專屬於阿美族的技能,是他研究相關文化的切入點,了解野菜知識同時也了解部落文化,更以第三者角度提出有助於復興部落的建議。
以採集地點區別,黃啟瑞將野菜分為4類:田間間作空地、山林、水域以及潮
間帶。阿美族認為最好吃的野菜-山芥菜便是生長於田間間作空地,由於採集到的機會較少而更顯珍貴。黃藤心、食茱萸、芒草心都是屬於山林,其中黃藤心是族人家族聚會、祭典重要植物,老藤是昔日家屋重要材料,嫩心則與豐年祭息息相關。
屬於水域環境的大葉田香,是稀有的製酒植物,將它曬乾混入飯中發酵成麴,製作出來的酒品據說帶有果香,可惜現今多為商業酒麴所取代,不過目前亦有將其直接入茶的作法。而水域環境除了採集作物外,亦有洗淨之意,在婚喪喜慶的隔日,藉由碰水把激烈情緒洗去、回到日常生活。
據黃啟瑞調查,阿美族自給自足的採集生活,在民國59年逐漸因工商社會興起而轉變,族人走入工廠從而有了金錢消費互動,因此花蓮縣吉安鄉黃昏市場內的野菜街漸漸成形,配合國內觀光休閒觀念提升,69-79年達到高峰,該市場一度是全臺山海產食材批發集散地。
因此阿美部落便從野外採集,走入園藝式栽培到現今的設施農業。黃啟瑞解釋園藝式栽培是考古學語詞,意思是在家屋附近種植自己需要的野菜,而阿美族會在自家種植的多為毛柿、荖葉、樹豆、山苦瓜、木鼈子、苧麻…等。而需要經濟生產的作物,如山蘇,則需要設施農業,在此前提下他篩選出適合人為栽培的阿美傳統作物,包括過貓、藤心、箭竹筍、葛鬱金、情人眼淚等。
除了初級生產外,黃啟瑞亦關注加工及行銷層面,他分析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原住民農產加工品,發現野菜水餃、醃漬蕗蕎、果醬以及茶包等,較容易讓非原住民族群接受。在行銷上,文化故事與美食風味料理,可豐富體驗旅行,他更提出「第三方支援」,亦即如廚師等角色進入部落,串連生產與消費二方。
黃啟瑞研究阿美族文化近20年,他發現許多習慣在改變,例如東海岸豐濱、靜浦部落,過去都會在水田邊角種植燈心草,曬乾後製成草蓆,但現在部落卻已遺忘另改種輪傘草,而在潮間帶撿拾的海草,其獨特的醃漬方法亦已失傳,因此對於部落應協助其保留珍貴物種,同時亦要教育消費者飲食及文化的多樣性,他認為只要能做出好吃料理、打開好奇心接受不同文化,阿美族的野菜將會帶給消費者更多有趣體驗。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西瓜栽培管理.pdf113/11/04
- 山陀兒颱風過後 本場技術服務團極力輔導農友復耕113/10/31
- 113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0/30
- 農用紙膜環保可分解實踐循環農業 113/10/30
- 番茄栽培管理暨病蟲害整合性防治講習會精彩回顧 113/10/30
- 農業張老師-果園蟻害防治及田間診斷活動紀實113/10/30
- 「葉蟎終結者!天敵昆蟲長毛小新綏蟎量產技術大突破-記者會風光登場113/10/30
- 轉作高粱之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推動(農政與農情2023.02第368期)113/10/28
- 種傳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 spp.)植物病原細菌之簡介(2022.03 種苗科技專訊)113/10/28
- 種出讓人熊安心的有機農產品~專訪阿淵有機農場洪聖淵先生(2021.09 種苗科技專訊)1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