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農業地景保全活用經驗交流 看見梯田發展新方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7月25日至7月27日舉辦為期三天之「日本水稻梯田保全活用實踐經驗交流活動」,活動第1天特別邀請3位日本水稻梯田專家前來演講,分享日本梯田與世界農業遺產的生產地景保育活用之經驗,後續2天則安排專家到富里及豐濱實地參訪交流,提供水稻梯田經營及生態農業推動新思維,激盪在地水稻產業發展新方向。
位於平原與山林交界、甚或海邊的水梯田,除了具有糧食生產的功能外,水稻梯田的栽培還能發揮蓄水防洪的國土防災效益,維護農業生產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及肩負農業文化傳承與文化財產保護功能。國際間已就水梯田經營研擬了許多的環境保護政策,藉以保全農業生產地景的永續發展,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動生態農業的理念不謀而合,為了借鏡國外的經驗,促進臺灣農業工作者對水稻梯田保全活用有深入認識與經驗交流,因此特別舉辦本次交流活動。
花蓮農改場秘書宣大平於7月25日國際交流講座開幕式中指出該場轄區內的宜蘭縣和花蓮縣,擁有好山、好水和鄉村風土人情,非常適合有機和友善環境耕作,以推動農業生產地景的永續發展。該場更於2016年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成為臺灣第一個加入的政府部門會員,並以「臺灣東部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與推動」案例,獲選編入2017年的《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當中,讓世界都看到了臺灣在生態農業及維護農業生產地景上所做出的努力。宣大平秘書感謝與會人員的參與,並期勉大家從日本的經驗來思考我們自己的農村景觀如何保全與活用。
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擔任講座主持人,首先感謝宜蘭大學朱玉老師聯繫及促成講座的舉辦,他表示透過這次交流活動可以借鏡日本民間團體或學會、協會和社區形成合作網絡,共同推動水稻梯田保全活用的經驗,刺激臺灣思考如何強化NGO的角色,在農業生產環境保育課題上,走入農村與社區連結,來活用地景、海景等自然資源,並保全其帶來的生態、供給、調解及文化等服務的功能。農糧署東區分署陳啟榮分署長致詞時指出,臺灣有27萬公頃水稻田,影響了30萬個農民的生計,稻米產業在經濟層面相當重要外,在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調節氣候及農村發展上也有相當大的價值與貢獻,近年推動里山倡議,在花蓮新社可以看到在地稻田的復育帶動部落發展,東區分署也和花蓮農改場也把成功經驗推廣到宜蘭,期望藉由日本經驗的交流可以進一步帶動東部及臺灣稻米產業與生態共榮共存。當日與會貴賓還有蕭美琴立委辦公室黃軒柏專員、徐榛蔚立委辦公室張治華主任、吉安鄉公所李有華課長等。
本次交流講座共包含2場專題演講,第1場由東京大學山路永司教授主講日本水稻梯田與農業生產地景保全活用的生態與經濟效益,第2場由日本梯田學會安井一臣先生與野村美智子女士主講梯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日本梯田百選」與「世界農業遺產」,分別介紹日本梯田生產地景保全活用的實踐情形,解說梯田的歷史、功能以及現況,讓與會者瞭解如何結合生態學、經濟學、農業土木學、農政學等領域之知識與技術,落實於保全活用農業生產地景。本講座也邀請大漢技術學院游麗方老師擔任現場同步日文翻譯,讓與會者充分理解演講內容。
第2、3天的實地參訪活動,將帶領3位日本專家到富里鄉豐南的吉哈拉艾部落、羅山有機村、豐濱鄉港口及新社等地,考察吉哈拉艾農業文化景觀、百年水圳及天空梯田,探訪有機村之發展、海稻米復育及里山倡議與生態農業實踐案例-豐濱鄉新社村的「森-川-里-海」等,並與當地青農及農友等進行座談交流。本次講座與交流活動藉由知識和經驗的交流凝聚各界共識,讓台日雙方在水稻梯田保全活用上,有更多的規劃想像與未來合作可能,共同推動適合臺灣的友善生態農業方向,找出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永續共存的和平之道。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夢幻藍之蝴蝶蘭育種(中)113/11/12
- 高屏地區小果番茄防減災措施113/11/12
- 文心蘭自動化水養液噴灌系統介紹113/11/12
- 西瓜栽培管理.pdf1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