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母細胞取得方法與培養液成分對山羊胚體外發育之影響(
本試驗之目的在探討兩種山羊卵母細胞回收方法對所取得卵丘卵母細胞複合體(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 品質之影響,以優化之山羊胚體外生產系統(in vitro production, IVP)。結果顯示,以手術刀片切割卵巢濾泡方式取得之COCs 品質為一與二級者之百分比顯著高於以注射針抽取者(55.7% vs. 33.0%;P < 0.05);進一步經體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培養後達成熟之百分比則均相近(78.3% vs. 77.7%)。此外,若將手術刀片切割卵巢濾泡方式取得之卵母細胞經體外成熟及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後,分別以合成輸卵管液(synthetic oviduct fluid, SOF) 或卵丘細胞共培養(co-culture) 方法進行體外培養(in vitro culture, IVC) 時,發現受精後之卵裂率(28.2%vs. 37.1%) 與囊胚發育率(4.3% vs. 0.0%) 於兩者間均為相近,但SOF 系統培養可突破山羊胚於體外培養時之阻滯期,而發育至囊胚階段。進一步評估於基礎成熟培養液中添加半胱胺(cysteamine) 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對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及受精後發育之影響。結果顯示,成熟培養時,於基礎成熟培養液( 對照組)中同時添加cysteamine 與EGF,較僅添加EGF 組與對照組具有較高之囊胚率(36.1% vs. 15.7% vs. 10.0%;P < 0.05)。綜合上述結果,在山羊胚之體外生產系統中,使用手術刀片切割法可回收較佳之COCs;於成熟培養液中同時添加cysteamine 與EGF,則有助於卵母細胞之成熟率及體外受精後之囊胚發育率。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獸醫類
相關檔案下載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4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02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草莓土壤消毒成果豐碩 示範觀摩秀亮點114/04/0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植醫專欄 生理性缺鈣造成的番茄尻腐病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天敵昆蟲與產業交流 攜手共創友善農業!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溶磷菌對西瓜苗期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創新里程碑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農民學院開課資訊報你知114/03/31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300期-臍橙樹型結構調整好 生產沒煩惱114/03/31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300期-恭賀!梁正賢農友榮獲第34屆全國模範農民114/03/31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300期-<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本場展出機能性即食樹豆加工技術,省時好料理吸引民眾目光1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