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豌豆田間病蟲害綜合防治管理之應用實例
豌豆屬連續採收的豆科作物,在開花期及採收期間噴施系統性的化學農藥,常造成藥劑殘留,成為食安問題的高風險作物之一。本研究於2018年11月1日至2019dominant species 年 1 月 24 日於彰化縣福興鄉一 0.06 公頃豌豆田,以性費洛蒙、薊馬警戒費洛蒙、化學藥劑、液化澱粉芽孢桿菌 CL3 等資材,進行綜合防治豌豆的病蟲害試驗。每公頃設置 10 個性費洛蒙誘蟲器大量誘殺斜紋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可有效降低其族群密度達 91.8%。甜菜夜蛾 (S. exigua Hübner) 族群密度在豌豆田較高(54.5-99 insects/trap/2 wk),經大量誘殺其族群密度降低 47.6%,建議大量誘殺所使用的性費洛蒙數量應增至每公頃 30 個。豌豆種植時即懸掛薊馬警戒費洛蒙防治臺灣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能降低薊馬在豌豆的危害率,由86.7% (對照區)降為78.2% (警戒費洛蒙處理區)。探討百滅寧 (permethrin) 與賜諾殺 (spinosad) 等不同作用機制的化學藥劑與不同的施藥頻率對薊馬的防治效果,顯示賜諾殺防治薊馬的效果較佳,危害率 71.1%;低於百滅寧處理者 85.6%。每 8 日施用百滅寧一次與懸掛薊馬警戒費洛蒙之處理,其薊馬危害率 70.1%,低於每 4 日施藥一次的處理(85.6%);每 8 日施用賜諾殺一次與懸掛薊馬警戒費洛蒙之處理,與每 4 日施藥一次的處理之薊馬危害率分別為 73.1 與 71.1%。利用微生物製劑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L3) 與化學藥劑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輪用防治豌豆白粉病 (Erysiphe pisi DC,powdery mildew),顯示初期使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CL3進行防治可降低豌豆白粉病發生率;後期因植株成長與白粉病危害程度提高,建議自栽種後每月輔以一次安全採收期短的化學藥劑來防治,即可有效抑制豌豆白粉病的罹病程度,進而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量與次數。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利用警戒費洛蒙綜合防治薊馬,應可減少防治薊馬的施藥次數;同時,使用費洛蒙資材、微生物防治資材與化學防治資材可作為藥劑輪用與混用的策略,為田間可行的操作方式並具有降低農藥殘留風險的優點。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相關檔案下載
- 氣候乾燥炎熱 臺東農改場籲請農友注意番荔枝葉蟎防治113/07/05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290期 - 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 草莓炭疽病無所遁形記者會113/01/12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289期 - 113年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2/12/13
- 養蜂病蟲敵害智能防治系統開發(111農科-8.3.2-苗-M2).pdf112/12/12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4期 - 科技草蛉 生物防治新選擇112/12/07
- 台灣慣行與有機農作環境中瓢蟲種類組成差異112/12/05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8期 - 112年1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2/11/21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7期 - 112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2/10/18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7期 - 捕食性天敵長毛小新綏螨介紹與應用112/10/18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7期 - 啟動友善農業新里程-生物防治研究中心掛牌!1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