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專訊第94期-愛玉子採後處理及儲藏技術
愛玉子(Ficus awkeotsang Makino) 又稱
玉枳、枳仔及澳澆,為桑科(Moraceae)榕屬
(Ficus)多年生常綠蔓性藤本植物,表面綠
色無毛,果實為隱花果,果皮為綠色,全白或
具白色斑點,原生愛玉子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
800-1,800 公尺中高海拔山區,攀附於喬木及
石頭上生長,近年來由於林相變更,產業轉型,
本場即發展出人工平地栽培模式,根據108 年
農業年報統計,全台愛玉子栽培面積約505 公
頃,其中約2 成以平地人工栽培生產。
關於愛玉子的紀錄,最早出現在1921 年連
橫所著的《臺灣通史》「愛玉子:產於嘉義山
中。舊志未記載其名,道光初,採辦土宜。一
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溪飲,見水面成凍,
掬而飲之,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
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
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
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
有女曰愛玉,年15,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
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書中記
載清末道光年間,一位臺南商人行商經過嘉義
大埔,在溪畔飲水間無意看到河中的愛玉凍,
對於其清涼口感為之驚艷,發現愛玉凍來自完
熟裂開的愛玉子種子,爾後將成熟的果實帶回,
經過採收後處理,交由他的女兒愛玉加以搓洗
並著兒茶一同販售,因此將該作物取名為愛玉
子。藉由上述故事,我們得愛玉子的歷史已長
達百年以上。
愛玉子的主要食用部位為種子,瘦果種子
經搓洗會釋放出果膠,不需添加物即可成凍。
為了提高愛玉子的櫥架壽命,大多數的愛玉子
不會放到果實裂開的完熟階段,會提早到成熟
階段就將果實摘下,經採後處理製成瘦果加以
愛玉子採後處理及儲藏技術
保存販售,因愛玉子販售分級是以可結凍的倍
率相關,因此愛玉子的結凍品質,與採後處理
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篇文章即探討愛
玉子從採收到儲藏的注意事項,希望透過採後
處理的掌握,幫助農民提高產品品質,並有助
於促進產業的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果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觀賞植物採收後生理與處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處理
相關檔案下載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9.居家盆栽整潔養護的小工具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8.參加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甘藷田間開放日活動及參訪該校微體繁殖和保存研究室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7.參加2024 年美國園藝科學年會心得分享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6.美國喬治亞大學氣調貯藏技術研習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5.電動曳引機技術發展:邁向智慧化及操作友善的未來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4.電動農機技術─電池特性及應用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3.因應氣候變遷耐旱之甘藷新品種桃園4 號-紫晶介紹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2.探尋植物隱藏的另一半:應用於根系結構研究的幾種非破壞性監測技術114/08/08
- 桃園區農業專訊---第130期-------------1.淺談山藥尿囊素114/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