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改良場109年年報-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
為輔導及示範草莓健康種苗繁殖方式,將試驗農戶A 育苗遮雨設施內區分為2 個
區域,分別為採種圃及繁殖圃。凡進入採種圃區之種苗皆須經過炭疽病Nested PCR 檢
測為未帶菌之苗株始進入此區育苗,以plant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 進行葉鞘
DNA 萃取,再以本場開發之nested PCR 引子對進行nested PCR,經由電泳圖結果判讀
該樣本是否帶菌( 圖42)。共計完成350 株母株炭疽病檢測,未帶菌之植株(131 株)
已移入採種圃區進行繁殖,另有16 株檢出萎凋病菌、203 株檢出炭疽病菌( 或葉枯
病菌),則移入繁殖圃進行發病度調查及藥劑管理。由於配合育苗設施搭建時程,育
苗母株全數於4 月20 日移入遮雨設施內。於6 月9 日開始每兩週至現場調查病害發
生情形。由於5 月多日連續下雨,在露天的植株,50% 有明顯的炭疽病病斑發生,而
遮雨設施內未檢出病菌之植株則無炭疽病病徵。同時測試改變給水方式對於炭疽病傳
播率的影響,如圖43 為以滴帶給水方式供水。然此試驗場區於7 月開始因高溫擔憂
供水不足,而額外加上頂頭噴灌設備,於8 月初炭疽病斑開始顯著發生,尤其繁殖圃
區( 圖44),於9 月1 日調查繁殖苗炭疽病發生率,採種圃區約為5.7%(822 株苗) 及
7.2%(790 株苗),繁殖圃區則為11%(665 株苗)、14.1%(795 株苗)、24.7%(725 株苗)
及25.3%(582 株苗)( 圖45)。另一處示範農戶B 育苗區首次採用遮雨設施及全園滴帶
給水,搭配徹底清園,並輪替使用非化學農藥資材及推薦藥劑,將育苗期施藥頻率自
3~5 天延長至10 天施1 次藥劑,相較於露天噴灌給水育苗方式( 圖46) 減少施藥頻率
達50%~70%,並於定植後1 個月調查田間補植率低於1%。此外,自此示範苗區購買
苗並定植之本田,病害發生率同樣低於1%,顯示此育苗方式可有效降低病害傳播。
測試安全資材芽孢桿菌ML15-4( 圖47)、免登植保資材二氧化矽( 奈米矽片,圖48),
利用草莓苗接種高抗藥性(HR) 菌株MLCS68,篩選延緩抗藥性資材結果,奈米矽片
1000 倍處理組罹病率為22.1%,芽孢桿菌1000 倍處理組罹病率為26.3%,奈米矽片
+ 芽孢桿菌各1000 倍處理組罹病率為17.2% 效果最好,亞托敏藥劑處理組罹病率為
65.1%,三氟敏藥劑處理組罹病率為67.8%,與對照組罹病率69.3% 達顯著差異。親
緣分析抗藥性菌株分群部分,已萃取73 株草莓炭疽病菌株DNA,並完成增幅TUB2 ,
CAL ,CHS-1 ,GAPDH ,ACT 及ITS 基因之序列,經合併序列後建構多基因親緣關係樹,
分析結果以Colletotrichum siamense 親緣種為主,其中對亞托敏高抗藥性(HR:EC50 >
500ppm) 的菌株佔50.1%、對亞托敏感性(S:EC50 < 1ppm) 的菌株僅佔11.5%;對三氟
敏高抗藥性(HR:EC50 > 500ppm) 的菌株佔48.3%、對三氟敏感性(S:EC50 < 1ppm) 的菌
株佔15.3%。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植物病原學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病原拮抗菌與天敵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植物病理-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其他有害生物為害與防治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保護類-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高粱穗腐病之防治藥劑篩選(中華植物保護學會112年度會員大會暨論文宣讀)113/10/31
- 臺灣種子檢查技術發展與應用113/10/31
- 「葉蟎終結者!天敵昆蟲長毛小新綏蟎量產技術大突破-記者會風光登場113/10/30
- 種子檢查室品質管理與種子健康檢查113/10/29
- 臺灣與金門高粱穗腐病調查及其病原菌對高粱種子發芽的影響(111年植保學會年會)113/10/29
- 育苗場域驗證結合植物病原檢測技術之整合流程開發(2022優質種苗核心技術暨耐候技術發展研討會)113/10/29
- 小米常見種傳病害介紹(2023.09 種苗科技專訊)113/10/28
- 2017醫療科技展農業科技館-種帶瓜類細菌性果斑病菌檢測作業流程113/10/28
- 種傳病原真菌檢測作業流程建立(2016種苗節海報)113/10/28
- 十字花科黑腐病ISTA種子健康檢查技術(2015種苗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海報)1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