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揭開吉野1號米閃耀百年的秘密 昔日獻穀田 今日農業試驗推廣基地
在花蓮常有機會聽到「花蓮吉安還有種日本人留下的稻種」、「吉野1號是天皇米」這樣的地方傳說,更有不少農民對其情有獨鍾,每每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索取稻種種植。為了解開這謎團,花蓮農改場委託歷史學者考證吉野1號之身世,有了驚喜的發現,出版專書「吉野1號米」,今(27)日結合建場83週年慶祝活動,辦理新書發表會對外發布喜訊,同時展出農業試驗推廣的璀璨成果。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日治時期西元1928年的吉野1號米獻穀田就座落在該場場區內,時光流轉將近百年,今日吉野1號米仍在當時的獻穀田裡欣欣向榮,凸顯花蓮農改場肩負地區農業試驗研發與推廣的時代意義與社會責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任委員特別撥空參加,陳吉仲主委表示本次花蓮場場慶活動令人備感溫馨,從3年研發重點成果介紹及獲獎無數,看見花蓮場杜麗華場長帶領全體同仁努力付出,有效解決東部農友不少的問題,吉野1號米新書發表,展現了農業與在地、文化、歷史及地理的深度連結,也是食農教育最佳的示範、農業永續發展的動力。陳主委進一步提到,全台各地的農業背後都有很多故事,鼓勵大家挖掘出來,代代傳承下去。
「吉野1號米」一書,係花蓮農改場委託台灣農業歷史學家范雅鈞老師,進行吉野1號史料及老照片的蒐集與考證,深度訪談地方耆老與參與人員,才將史料檔案與田野調查成果轉化為本書,引導讀者認識其歷史文化價值,探究作物保種與復興的人文底蘊內涵。花蓮農改場稻作專家宣大平秘書強調,吉野1號是台灣最早發展成功種植的稉型品種之一,也只有這一個品種,能夠從1919年試種成功後,歷經超過百年,直到今日,仍有農民在田裡實際耕種著,也有商品化產品販售讓消費者買得到!實屬難能可貴。
為感謝前人的貢獻與祈願臺灣農業發展蒸蒸日上,司儀帶領來賓與花蓮農改場同仁來到吉野1號米田區,進行敬天祈福儀式。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在吉野1號米獻穀田標示牌上簽名,隨即插入該田區,全體與會人員共同見證吉野1號米獻穀田的歷史,展現守護臺灣農業的決心!
昔日的獻穀田,今日是農業試驗推廣基地,針對在地農產業的瓶頸與需求,及回應當前重要的農業議題,進行著多項試驗研究,發表會後前往試驗田參觀。為邁向2040淨零碳排,花蓮場著手開發減碳技術-休耕水田甲烷量測技術,於場內設立水田試驗田區監測並調整溫室氣體測定方法,並建立適用於宜蘭低碳休耕模式,由於田菁翻耕湛水會產生甲烷,花蓮場在不改變農民湛水休耕習慣下,改種水生綠肥滿江紅,建立永續及減少碳排之休耕模式,先期試驗結果顯示田菁翻耕湛水後排放大量甲烷,而滿江紅所釋出之甲烷量較低。對此,陳吉仲主委表示,此項結果具有應用性,將來有潛力推出ESG,結合企業參與,給予農友實質的鼓勵,休耕改種滿江紅,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
花蓮農改場肩負地區農業試驗研發與推廣的重任,新書發表會場旁同時展示最新的試驗研發成果海報與實物。在品種、專利授權及技術轉移方面,最近3年包括苦瓜花蓮4號植物品種權等技轉案,完成共計51件。在文旦全果利用及早收技術方面,以文旦加工之中心衛星概念,開發與引進果實加工設備,並串接設備與研製自動化設備,8月將於瑞穗鄉農會設置示範場域。另為因應白露到中秋時間極短問題,進行早收栽培技術示範推廣,7月中旬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已達10。Brix以上,可望於8月下旬提早採收。在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及加工研發成果方面,截至目前已提供加工技術諮詢服務770人次、打樣試製服務468件,輔導商品化產品16件,配合產業多元化需求,針對文旦開發柚皮糖、柚子鹽、啤酒、精油、果醬、茶醬、沾醬、柚花茶等系列產品,也利用轄區特色作物研發加工產品,如:丹參啤酒、丹參特色茶包、紫蘇特色茶包、山苦瓜茶包、蔥醬及蔥油等加工技術。
在提升原鄉產業經濟方面,研發山胡椒採種催芽與繁殖體系技術,發芽率由10%提升到70%,解決種子繁殖不易困境;開發與導入樹豆採收機械,作業效率較人工採收提升10倍以上;建立火蔥繁殖、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助火蔥增產36.4%;建立Siraw(阿美族醃豬肉)基本加工SOP,以科學驗證安全加工程序,降低原民傳統食材的食安風險;推動「筷閃野美味」部落農遊輔導計畫,結合野菜文化、部落小旅行、美食推廣等概念,發展部落專屬的特色農遊活動。在因應氣候變遷發展智慧農業方面,建立大豆省工與智慧農業生產,投入各式省工農機如附掛式旱田播種機、除草機、大豆選別和粒徑分級等機械設備,並接續導入智慧化管理系統,建置有機大豆智農生長模型,讓農民輕鬆做好田區管理;建立蔬菜育苗補光,因應宜蘭地區秋冬季日照不足問題,開發智能LED補光設備,改善蔬菜育苗品質並可縮短育苗時間約5-7天。
吉野1號米的傳奇美味,讓人們念念不忘。吉安鄉農會恢復契作以來,常常供不應求。現任總幹事張德奇進一步拓展吉野1號米的加工應用方向,向花蓮農改場技轉甘酒及冰品原料加工技術。高雄餐旅大學陳千浩老師,則讓吉野1號米發揮出最適釀酒米的特性,成功釀出台灣在地高級清酒。花蓮農改場感謝各界共同投入推廣吉野1號,堅持生產、增加產品多樣化,延續別開生面的百年風華。未來仍將秉持初衷,攜手農友、農會與各界共同努力,讓吉野1號長長久久傳承,並持續不斷創新精進各項農業試驗研究,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增進農民收益。
參與本次活動的來賓還包括:農委會科技處陳瑞榮副處長、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輔、蔡巧連主秘、水利署花蓮處張麒瑋處長、農業金融局李聰勇局長、周妙芳副局長、農糧署姚志旺副署長、吉安鄉游淑貞鄉長、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郭應義副執行長、總統府前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農糧署東區分署徐煇妃分署長、花蓮林區管理處黃群策處長、水保局花蓮分局林宏鳴分局長、花蓮種畜繁殖場蘇安國場長、花蓮種畜繁殖場蘇安國場長、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陳淑雯處長及范姜幸玲北區服務中心主任、宜蘭縣政府農業處廖偉真科長、光復鄉鄉長林清水、吉安國小孫承偉校長、宜蘭縣農會李竹村理事長、黃明杰常務監事及陳誌銘總幹事、頭城鎮農會吳立民總幹事、礁溪鄉農會李淑芬總幹事、宜蘭市農會謝立賢總幹事、三星地區農會李智遠總幹事、冬山鄉農會黃志耀總幹事、蘇澳地區農會黃燦然總幹事、吉安鄉農會蕭萬生理事長及彭榮光常務監事、新秀地區農會楊焜棟總幹事、壽豐鄉農會黃啟祥總幹事、光豐地區農會張明發總幹事、瑞穗鄉農會黃盛皇總幹事、富里鄉農會張素華總幹事、吉野1號米相關耆老與農友、慶修院陳義正執行長等。
史。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花蓮區農情月刊--恭賀113年臺灣稻米達人全國賽 玉里鎮楊朝富、富里鄉黃章德及范志豪農友 榮獲非香米組銀牌、冬山鄉馬啟亮、玉里鎮黃紫沂農友 榮獲香米組銀牌113/11/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本場與興大共同辦理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國際研討會113/11/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行政院 卓榮泰院長蒞臨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期待中心實踐有機農業發展與國際鏈結113/11/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害蟲黑椿象 預防大作戰113/10/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標靶治療、精準省工 本場開發無人機GPS定位赤眼卵寄生蜂球投放技術113/10/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早收地3年成效越來越厲害 輔導農友數量及推廣面積都倍增更納入35為原民農友、擴大產業效益113/10/25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原鄉傳統農耕智慧數位典藏與推廣--021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