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2期 - 芋組織培養介紹與健康種苗應用
芋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為天南星科(Araceae)的重要根莖類作物,雖起源亞洲,但現已普遍栽培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球莖富含澱粉(約占乾物質的70-80%)、低量脂肪及礦物質,除作為蔬菜食用外,亦是許多國家的重要主食。葉及葉柄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亦可供作蔬菜食用。常被利用於烹飪、甜品及加工原料等,相較於澱粉作物,其澱粉粒小容易吸收消化且不具麩質,適合嬰兒及老人食用,可作為對麩質過敏之澱粉替代。除食用之外,芋亦有其文化意涵及藥用價值,在許多原民文化中,芋除了供作主食外,亦被視為神聖的作物,在重要儀式、節慶活動及日常生活中作為贈禮。臺灣很多原住民族群以芋頭作為主食之一,如蘭嶼的雅美(達悟)族、魯凱族、卑南族、賽夏族等;在蘭嶼,芋除了提供日常食用外,也在重要祭典或落成禮時,作為祭祀物或餽贈親友的見面禮。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2~2021年間全球芋栽培面積約171萬公頃,產量超過1,180萬公噸,以非洲最多占76%,次為亞洲20%(圖一),主要生產國家前5名依次為奈及利亞Nigeria (27%)、中國China (16%)、喀麥隆Cameroon (15%)、衣索比亞Ethiopia (13%)及迦納Ghana (11%)。臺灣近10年來芋之栽培面積約2,514公頃,年產量約41,883公噸,主要產區有臺中、苗栗、屏東及花蓮等地,以食用母芋的檳榔心芋為主要栽培品種,多採水芋耕作方式與水稻輪作。
芋為無性繁殖作物,栽培上以取自田間的走莖苗(子芋)為種苗,子芋若帶病原或蟲害,則會成為病蟲害之傳播源。其中影響芋產量及品質甚鉅的軟腐病病原,會經由帶菌種苗移入種植田區造成危害,且帶菌種苗常常不易由外觀察覺。利用組織培養可建立無特定病原之健康種苗,改善種苗造成病蟲害發生及蔓延之風險,有利產業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農藝種苗 > 農藝種苗繁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農藝種苗 > 農藝種苗調製處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農藝種苗 > 農藝種苗-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健康種苗是農業升級關鍵-專訪青年農民張祿棠(2019.12 種苗科技專訊)113/10/28
- 療育空間新塑造-多彩無菌水草瓶113/09/12
- 苗栗地區雜糧輪作栽培體系及加工特性之研究 (第3年/全程4年)113/07/18
- 花改場--找回原力:小米栽培管理與文化課程 清水部落族人熱烈迴響113/07/12
- 花改場--雅緻而迷你 清明前後怒放的蘭花113/07/12
- 花蓮區農情月刊--首場原力學堂 清水部落收穫滿滿小米魅力無法擋113/07/10
- 茂林區黑小米條播栽培介紹113/03/22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本場建立病毒檢測方法生產青蒜更健康113/03/06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本場與阿之寶公私協力 臺灣小米保種與繁殖113/03/06
- 次氯酸降解試驗及其在滅菌細本山葡萄莖節培植體之應用11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