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苦瓜新品種`花蓮8號´之育成--02
前 言
苦瓜(bitter gourd)又名錦荔枝、癩葡萄、癩瓜等,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為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主要栽培於亞洲,是一種東方蔬菜,其營養價值高,亦為臺灣重要瓜類蔬菜(劉及李,1995)。2021 年臺灣苦瓜栽培總面積約1,655 ha,栽培面積最大為屏東縣約644 ha,其次為彰化縣211 ha,而花蓮縣佔30 ha(農情報告資源網,2022)。苦瓜種類繁多,依果實表皮顏色可分為白色、綠白色、綠色及濃綠色等;果實形狀可分為紡錘形、圓形、短錐、長圓錐形等(陳及李,2005);果面突起則可分為珍珠狀突起、尖銳狀突起及條肋狀突起。在交易市場中,苦瓜交易可分為白大米、青大米、翠綠、山苦瓜四種(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2022),其中以白皮、肉厚、苦味淡者為市場主流類型。花蓮縣主要著重於山苦瓜類型的發展。花蓮地方種苦瓜果實較小,口感類似野菜餐館常使用的綠色野生苦瓜(山苦瓜),其與苦瓜同為異交作物,品種間容易雜交,不易維持原品種之優良特性,目前大部分山苦瓜的種苗來源多為農民自行留種,品種容易退化(郁及梁,1991;蕭及楊,1990),如何維持山苦瓜品種之均一性為穩定品質的重要課題。
為穩定苦瓜品種的品質,本場以純化親本之後雜交產生的F1 品種,來固定其基因表現。因應氣候變遷、栽培環境逐漸變化,育成適栽品種是長期持續的育種目標之一。‘花蓮8 號’之選育目標,為適應現代氣候之生長勢強、適合有機栽培、高產之F1 雜交品種,並改良山苦瓜果實過小的缺點,育成符合大眾市場規格的果形大小,以符合小家庭食用之消費端需求。在苦瓜‘花蓮8 號’之前,本場已先後育成一代雜交品種‘花蓮1 號’、‘花蓮2 號’、‘花蓮3 號’、‘花蓮4 號’、‘花蓮5 號’、‘花蓮6 號’及‘花蓮7 號’等供推廣利用(全 2005;全 2006;全 2008;全及楊 2009;全及楊 2013;全 2017;全 2019)。除了‘花蓮2 號’ 及‘花蓮7 號’果實顏色為市場主流之偏白色外,其餘品種之果實皆是綠色。‘花蓮1 號’、‘花蓮2號’及‘花蓮3 號’果實大小介於山苦瓜與大眾類型苦瓜之間而偏小,果實重約150 g。‘花蓮4 號’及‘花蓮5號’之品種定位,以生技公司發展苦瓜機能性加工產品為導向,著重於穩定山苦瓜本身之特性,果實大小與果面之尖形凸起也最接近野生苦瓜,果重約20-50 g,‘花蓮6 號’與‘花蓮7 號’之育成則以維持山苦瓜優良特性、持續改良果實大小為目標,果重約220-230 g。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其他
- 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第1年/全程4年) 113/10/23
- 臺南區農業專訊129期-番茄病毒病管理與IPM操作指引113/10/09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1113/10/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西瓜發生斑點及裂瓜 本場召開講習會防範二期作西瓜生產113/09/25
- 彩色甜椒適當採收期與短期貯藏之概述113/09/08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8期-番茄 病毒病 綜合管理IPM要點113/08/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不只宜花地區 本場與臺中場、農科院三方合作照顧西部番茄產業113/07/26
- 花蓮區農情月刊--顏質高、價格好 宜蘭粗網紋洋香瓜溫室露天都能種1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