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期與收穫季節對白桑作為灌木型芻料作物之影響
白桑(Morus alba)具有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及耐刈割等特性,除了高度木質化的枝幹,其葉片與嫩枝對於反芻動物適口性佳且營養價值高,適合作為多年生灌木型芻料。本研究以40、60 及80 天三種不同割期進行週年性收穫,試驗採完全隨機設計,每種處理三重複,探討白桑在不同割期與季節收穫下芻料產量與品質的變動情形。試驗結果顯示,白桑以80 天割期在夏季收穫的株高(168.7 cm)、葉(4.1 t/ha)、莖(5.1 t/ha)及全株乾物產量(9.2t/ha)、酸洗與中洗纖維含量(葉27.2 與40.9%、莖52.3 與68.7%、全株41.7 與56.9%)最高,但葉/ 莖比(0.7)與粗蛋白質含量(葉21.0%、莖5.6%、全株12.1%)最低;以40 天割期在冬季收穫的株高(58.1 cm)、葉(1.2 t/ha)、莖(0.5 t/ha)及全株乾物產量(1.7 t/ha)、酸洗與中洗纖維含量(葉20.5 與30.5%、莖37.3 與47.8%、全株25.0 與35.1%)最低,但葉/ 莖比(2.8)與粗蛋白質含量(葉26.9%、莖13.0%、全株23.2%)最高。比較葉與全株之全年總粗蛋白質產量,葉片之產量在三種割期間無顯著差異;全株之產量以80 天割期較高(2.7 t/ha),60 與40天割期的產量較低(2.5 與2.4 t/ha),兩者間無顯著差異。當收穫季節相同,隨著割期愈長,株高與乾物產量愈高,但葉/ 莖比與芻料品質愈差。在相同割期下,株高與乾物產量均以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葉/ 莖比與芻料品質則均以冬季最高而夏季最低。考量葉/ 莖比與芻料品質之關係、葉片與全株之全年總粗蛋白質產量,白桑以40 天割期作為多年生灌木型芻料具有較高之營養價值。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臺南南區及安南野鳥檢出高病原性禽流感,請養禽業者提高警覺113/11/14
- 高雄茄萣野鳥排遺檢出高病原性禽流感,防檢署請養禽業者提高警覺113/11/07
- 嘉義1蛋雞場確診禽流感案例,請業者落實禽場各項生物安全工作1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