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大同大禮部落--02
•Taroko
高山上的農耕知識-大同大禮部落
masu小米/學名:Setaria italica
照顧土地就是在照顧我們
小米曾是許多原住民重要的傳統主食,維繫著族群生存的命脈,在神話、歌謠、甚至是祭儀,小米都有著神聖的地位。
小米在太魯閣語為masu,是過去的主食,現在因為居住環境及飲食的改變,小米的種植也產生很大的變化。地處高山的大同部落,目前已沒有耕種糯性小米,僅剩稉性小米。太魯閣族人Yaya每年在山上種下一小把,即使收成不多,仍依循時節,在春天的時候,整地播種。保留住這古老的種原,也維持種子的新鮮,收成即掛在屋簷下。
用虔誠的心照顧小米的Yaya曾說:「我們做每件事都有他的價值,照顧土地、照顧植物。土地會長出健康的植物,就像在照顧我們自己一樣」。種植小米在耆老心中,是生活信仰的傳遞。也是一年種植作物,重要的開始。
神話傳說:每個族群都有關於小米的傳說,有的小米從天上來、或地底尋得。是洪荒時僅剩的種子…還有各種藏種攜帶小米的故事。
在太魯閣的傳說故事裡則是小米變成鳥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只要用半粒小米,便能煮成一鍋飯。有族人覺得麻煩,一次煮了一粒。整鍋小米粥滿了出來,滿出來的小米瞬間都變成了鳥,飛向天空並說著:「偷懶的人們,今後必須要努力地耕作。當小米快成熟時,成群的鳥會來吃你們的小米。」雖是傳說,也說明種植小米,在收成時最擔心的就是小鳥來啄食了。
農事管理:Yaya回憶起小時候,看過巫師進行小米播種儀式。儀式會在天未亮的清晨舉行,過程肅穆安靜。將進行過儀式的小米,帶回田地播種。之後再開始種植其他的作物,同時也宣告春耕的來臨。
灑種之後的小米,待抽芽長至10公分左右。便進行疏苗,期間都以人力除草。直到夏季小米抽穗,再以人力驅趕小鳥。傳統的驅鳥方式,會一端繫繩,一端綁上會發出聲響的物品,像是竹片等。當拉動繫繩,利用竹片發出的響聲,來驅趕小鳥。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新進人員介紹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新型態農業耕作觀摩會》充分發揮"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北部地區甘藷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活動紀實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健康有禮-有機(轉型期)黑豆茶包上市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用手機找農機 農耕省工一把抓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閉幕 凝聚各界共識 打造全民農業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