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撒固兒部落--02
•Sakidaya
在河海交界處採集-撒固兒部落
Habay小米/學名:Setaria italic
種子沒有種在土地,它就會消失了
「孩子啊!你的小米要種了喔」、「孩子啊!小米要除草了喔」、「孩子啊!小米要每一年每一年種下去喔,收成的小米就掛在屋樑下喔」!小米是這樣一聲聲在耆老的期盼下,種回撒固兒部落。
Luma’80基地位於Sakul撒固兒部落。當決定要在Luma’80基地種下小米時,在部落已經找不到自己留種的小米了。但是種植小米的知識還在耆老的記憶中,於是族人開始找尋最接近老人家口中形容的小米,回到部落來種植…
耆老智慧:當小米春耕的季節來臨,耆老開始提醒要撒種了。每每經過院子,耆老們總會探頭看看菜園生長的小米,依照時序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就這樣山上引種來的小米,在大家看顧下,在Luma’80慢慢長大。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著急,除草、趕鳥、到收成掛在屋樑下,依照小米生長一步步完成。
第一年收成僅一小把,看著收成不多的小米,耆老仍然欣喜並督促著「失敗了,表示這個種子不適應。這次收成不好沒關係,會活下來的就表示它是適應了這塊土地的種子,要繼續把它種下去。明年就會慢慢越來越多,和土地的感情也會越來越好。要繼續種不能放棄,如果種子沒有種在土地,它就沒有了」。
第二年夏季準備收成時,天氣轉為一日晴天一日大雨,對於已經結穗的小米是很大的考驗,小米被風雨吹到倒伏了!但是耆老再次叮嚀:「小米是有靈性的,不能用人力扶起來,小米會自己站起來,站起來的小米,就是適應這塊土地強壯的小米」。
經歷夏日氣候不穩定,初秋在Luma’80看見了在風雨中挺直的小米,像耆老所說的,小米站起來了,成為適應這塊土地強壯的種子。原來以為失去了在Sakul土地上的小米種原,種植小米知識就跟著遺失了。但是在耆老的殷切叮嚀下,動手開始耕作,土地也跟著回應。跟著耆老一步步工作,種植的知識未曾消失。在耆老的記憶中,把種植的知識一點一點在日常中種回來。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新進人員介紹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新型態農業耕作觀摩會》充分發揮"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北部地區甘藷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活動紀實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健康有禮-有機(轉型期)黑豆茶包上市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用手機找農機 農耕省工一把抓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閉幕 凝聚各界共識 打造全民農業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