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卓清部落--02
•Bunun
溪水清澈的安居之地-卓清部落
paz-qaliv陸稻
學名:Oryza sativa subsp.javanica
坡地上傳來的旱稻香
陸稻就是部落族人所說得旱稻,在部落種植的歷史悠久(5),旱地山坡地都能種植。當水稻種植還沒引進台灣之前,台灣已有原生陸稻,族人代代種植著。像許多雜糧作物一樣,陸稻可以在菜園跟著其他作物一起耕種,稻穗產量雖然沒有水稻多,但是陸稻適應土地能力高,且旱地水田皆能種植。隨著中央山脈遷徙的布農族人,跟許多族群相同,在遷徙時會帶著種子,在找到適合居住的地方後,便開始開墾種植,也象徵家族在此生根生活。
農事管理:在耆老的記憶中,陸稻曾是布農族重要的作物之一。在山坡地跟許多的豆類雜糧一起種植,提供日常不同的營養及飽足。讓耆老印象深刻的,便是長著幼苗的陸稻,風吹來都能聞到香氣。煮食的時候,更是飄著陣陣清香,因此每年都會在田地上種上一些陸稻。
目前在清水部落,還能在田裡看見陸稻與其他作物一起耕種。種原及種植知識,是來自在附近耕種的前輩,還有附近部落的親戚,一邊種植一邊觀察,大家互相討論累積經驗而來。目前由長輩及親友交換而來的陸稻,在清水部落及南安布農豆豆班,共記錄到四種不同穎芒樣態的陸稻。
善於耕種的tama田國政,有著農校畢業的背景,經常翻閱書籍及找出適合的種植方式。努力想種出以前和爸媽一起在山上吃到陸稻滋味,但在氣候變遷之下,今年這一批陸稻結穗狀況有許多空殼,收成不多。但是明年一樣會持續種植,種子只要有種下,就能有收成。
飲食文化:陸稻的食用方式,可與其他雜糧豆類共同煮成一鍋飯,或是單獨煮。在布農族語裡還有分冬天收成的陸稻。2月與南安布農豆豆班共耕共食,tina用冬天收成的旱稻煮飯跟大家分享,雖然收成不多,每個人都還是能品嘗到旱稻米香的滋味。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政策宣導~空氣污染防制大作戰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本場廣告訊息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107年3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106年本場工作績優人員及田間考評績優人員介紹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曳引機附掛甘藷去藤收穫一貫作業機操作示範觀摩會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源鮮智慧農場企業標竿學習之旅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異口同聲,種豆趣-大豆機械化栽培效果好114/04/1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3期-------------107年度全面推動學校午餐及國軍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114/04/18
- 花改場--花改場推廣原鄉機能性作物栽培與應用 開創原鄉產業契機1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