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83號-不同培土高度及定植方式對蘆筍嫩莖 生長之影響
作者:郭明池、謝明憲、彭瑞菊、邱冠融、黃容萱
公佈日期:113 年 08 月 07 日
期刊
414
蘆筍栽培之培土作業為漸進式,幼苗種植於淺溝 ( 12 ~ 15 公分 ) 後,依循幼株生長高 度分批次培土,因幼株生長初期莖葉柔細易垂落倒伏,為覆蓋莖基部以支持莖葉並提供逐漸 生長之芽盤及根系,隨著植株生長至約 4 個月大小完成培土作業,將畦面作成形,此與多數 蔬菜作物作畦後種植幼苗之模式不同。適當的土層深度為覆蓋蘆筍地下部根盤供其生長及鱗 芽群萌生嫩莖所需。 本研究探討合理的培土 ( 覆土 ) 高度,觀察其對於嫩莖生長影響情形。眾多根莖類作物 皆有探討適當培土高度之研究,如甘藷之栽培試驗 (8,14) ,馬鈴薯之培土高度試驗 (4,6,15) ,竹筍 之適當培土高度之建議 (1,2) ,人蔘栽培適當畦面 ( 培土 ) 高度之探討 (9) ;著重根部 ( 地下部 ) 生長之作物,其地下部生長常受土層之影響。 蘆筍於國外栽培多透過直接種植根盤 (crown),先行培育足夠大小及質量之根盤,配合 適當之畦高及畦寬,種植後對於後續植株生長及嫩莖採收有所助益,因此畦面之空間影響根 盤之拓展,除了高度,慣行種植一般建議所築畦面要夠寬,方能利於根盤向四周生長。研究 指出,種植較大根盤可收穫較多的嫩莖產量、較佳的嫩莖單支重及直徑 (11) ,亦顯示較大土 層生長空間之需求。 另鑒於蘆筍露天田區栽培易受莖枯病危害而減產甚或廢耕,產區部分農民改以密植直接 種於已築好之畦面上,於1至2年間短時間追求產量之耕作模式。本試驗模擬直播密植方式, 比較其與慣行移苗種植對於植株生長及嫩莖產量品質之差異,藉以評估直播密植栽培方式之 可行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莖菜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113/11/18
- 機採茶菁結合茶園智慧化管理 韌性技術為茶產業布新局113/11/18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