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適時防治
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適時防治
雲嘉南地區水稻頻現瘤野螟捲葉情形,田間也發現害蟲密度上升,及時防治,可能影響植株生育與收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民多加留意,適時防治,以確保產量與收成。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說明,水稻瘤野螟又稱縱捲葉蟲、捲葉蟲、葉尾蟲。成蛾產卵於水稻葉片上,每隻雌蛾可產 100至 300粒卵。初孵化之幼蟲啃食嫩葉葉肉,留下細白線危害狀,二齡後會將葉片捲成筒狀,藏匿其中取食葉肉,殘留長條白色食痕後,再遷移他葉危害。瘤野螟能發生於水稻栽培全期,又以二期作為盛,一般普遍在分蘗期陸續侵入,田間典型危害狀多為一蟲捲一葉。但若蟲害提早發生於水稻幼株,由於葉片細小,危害狀則為多片葉捲為單一蟲苞,並明顯可見幼蟲啃食後之白色下表皮。瘤野螟為長距離遷移害蟲,夏季時節常隨氣流遷移入境後侵入稻田,若未注意防範,可能嚴重影響生育與收成。
瘤野螟防治上應注意(一)清除田邊雜草:田邊溝渠或山邊雜草常為成蟲棲所,清除雜草可減少成蟲入侵。(二)合理化施肥: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及嫩綠,有利於瘤野螟之危害。(三)藥劑防治:若幼株已出現危害狀,須及時防治。生育中後期則視田間發生狀況,防治基準如下:(1)平均每叢稻有1隻幼蟲時。(2)稻田每平方公尺(20叢稻)平均有1隻成蛾,即為成蛾發生盛期,於此時期7天後用藥,以防治剛孵化之初齡幼蟲。防治藥劑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 ,或於該場網站-農作物登記用藥(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82)查詢。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該場研究人員聯絡。.
聯絡人:張淳淳、林國詞、鹿草分場 電 話:06-5912901轉308、305、05-3751574

瘤野螟幼蟲,體色淡黃綠,頭部深色至淡褐,胸部被板淡褐,具有黑色褐

.水稻生育中後期之典型危害狀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