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原鄉傳統農耕智慧數位典藏與推廣--01
前 言
花蓮縣是臺灣原住民聚集地區,擁有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多個主要族群。原住民族群保有豐富的傳統農耕知識與生態管理經驗,有助於維護農業的多樣性與永續性。本場為找回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並協助振興原鄉農產業,在農業部的「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支持下,進入原鄉部落盤點與紀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完成建立數位典藏網站,將記錄到的原住民傳統智慧以數位化的方式妥善保存及透過網路策展,並陸續出版部落藏寶盒一系列叢書,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專刊,期望經由典藏網站及書籍,把部落傳統智慧的種子撒播到各個角落,落地生根、發芽茁壯。
進入部落踏查與盤點
本場在農業部找回原力計畫的支持下,逐年進入花蓮地區不同部落實地訪查,從最北的秀林鄉、到最南的卓溪鄉,調查紀錄各部落傳統作物的種植、採集、利用與飲食文化,涵蓋6個原住民族群,包括:太魯閣族秀林鄉大同大禮部落、撒奇萊雅族花蓮市撒固兒部落、阿美族光復鄉砂荖部落、布農族卓溪鄉清水部落、賽德克族卓溪鄉山里部落、噶瑪蘭族豐濱鄉新社部落等,截至目前為止,已訪查17個部落,紀錄了當地的農耕知識或飲食文化,如:玉米、小米、地瓜、芋頭、黃藤、林投等,共75項。
例如硬質玉米是太魯閣族大同大禮部落的傳統主食之一,耐旱好種植,將硬質玉米粗磨去除種皮,再打成粉狀或顆粒狀,加入豬肉、綠豆等食材,一起熬煮成玉米濃湯,吃起來香軟可口。又如撒奇萊雅族撒固兒部落生活在河海交界之處,林投是常見的植物,葉子除去葉緣的銳刺,用來編織成阿里鳳鳳,包入糯米蒸煮食用,而葉子叢生的心部柔嫩可食,川燙過後清炒即相當美味。
保護與傳承的數位化
為妥善保存各地區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本場和臺東區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共同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利用開放博物館平台,建立了「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網址: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harvestwisdom。本場典藏網站的首頁橫幅下方區塊簡要說明計畫目的,接著「精選部落」,輪播帶入各調查典藏部落子網頁之連結,「農耕知識特輯」展示典藏的農耕知識,「精選展覽故事」是以藏品所製作的線上展覽,最下方的「博覽藏品」,羅列本場公開藏品的圖片。在各部落子網頁,頁首橫幅下方,左側置入部落所在地圖,右側是部落簡介,接著是「探索知識」,提供該部落藏品的知識條目,最後則是與此部落有關藏品的圖片羅列。本場典藏網站目前收錄來自前述盤點部落的農耕與飲食文化知識、照片等檔案,截至目前已完成343筆資料典藏,並陸續新增建置中。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107年1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107年食農教育講座「我的餐盤-菜單設計」-2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107年食農教育講座「我的餐盤-菜單設計」-1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2018年稻米達人冠軍賽盛大頒獎-桃園3號年年得獎-2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2018年稻米達人冠軍賽盛大頒獎-桃園3號年年得獎-1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農田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符合最大公益 將積極推動農田水利法立法工作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每月 15 食物日 落實全民食農教育-2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每月 15 食物日 落實全民食農教育-1113/11/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農民職業災害保險開始受理 107 年 11 月 1 日正式開辦1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