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蔬菜種苗產業發展與未來展望
摘 要
種苗產業被譽為是國際間關鍵的產業之一,尤其種子是農業栽培的基礎,更是攸關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在2019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舉辦的研討會中,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更發表提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包括:高溫與乾旱逆境、病蟲害危害日趨嚴重、可耕作面積減少、水資源缺乏、人口成長等問題,加強作物育種研究工作,善用最新科技技術,朝向"精準育種"之目標策略,以更有效率地培育創新品種,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Petra Jorasch, 2019),以在全球的有限資源下,應對並克服這些困難與挑戰(圖一)。
亞太種子協會(Asia &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 APSA)也由於此育種研發科技之趨勢與重要性,在2023年正式成立了作物育種研發創新(Plant Breeding Innovation, PBI)的委員會,廣邀全球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科學家、研究機構領導者、各國區域代表等共同參與相關發展與議題的研討與推動。
有鑑於此,加強育種研發之技術能力與研究能量更是刻不容緩,善用並整合在植物病理、細胞生物、分子育種、基因體學與表型體學等不同領域的技術能力,藉由強化團隊合作力量,以加速育種研發進展,是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下之各項挑戰與困難的關鍵。事實上,藉由臺灣種苗產業在國際市場拓展的狀況,更可以肯定其在國際市場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逆境下的正向思考是加強育種研發工作,最佳的對策是轉化挑戰為競爭力,如圖二顯示針對全球耐高溫及氣候品種的市場需求,統計分析自2012年至2020年間的變化來看,在地處亞熱帶的臺灣在種苗產業之國際市場拓展是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根據歐洲種苗協會的研究分析報告中指出,在整個農業栽培生產的過程中,種苗的花費相較於農藥、肥料、農機具等成本,僅占了最小的比例,然而種苗業的產值以歐洲為例大約是68億歐元,但所帶來經濟栽培的收益產值可達700億歐元,平均約為10倍收益,再到加工產業的產值已高達7000億歐元,是種苗產業的100倍收益,可見每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帶來的影響與效益是非常廣大且深遠的,也顯示種苗產業長時間、高研發投入所付出的心力是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關鍵字:育種研發、國際種苗產業、市場發展潛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113/11/18
- 機採茶菁結合茶園智慧化管理 韌性技術為茶產業布新局1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