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農產新應用銀髮友善食品之發展
摘要
隨全球人民壽命延長,台灣社會高齡人口逐年攀升,為照顧長者飮食,食品所於農業部支持下發展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結合在地特色食材,經由食品科技開發,以滿足營養、質地、包裝備餐易用等需求。自2016 年以來,已有323 家廠商參與,958 項產品獲選,並據質地特性分為四個等級: 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無須咀嚼。根據2019 年至2024 年獲選Eatender 產品,分析其原料來源,分為水產、乳品、畜類、禽類和蔬菜水果等五類,其中禽類達158 項,乳品65 項最少。研究顯示,乳品類產品質地友善性最高,達94.1%,而禽類最低,為37.1%。不同食材類型和加工方式(原塊、細切、細切成泥、細切塑形等)對產品質地有不同影響,針對纖維含量高的蔬菜類,常見採細切等方式改善質地。對於禽畜肉類,則可通過物理性嫩化或分切等方式提升質地友善性,水產類經品種選擇、部位選別,輔以去除骨頭、刺,增進食用安全性。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致力於開發符合長者飮食需求的產品,改善長者營養狀況提升生活品質,照顧長者健康,更助提升在地農產的經濟價値。
壹、前言
老化是一個多維度的過程,其特徵是人類在生命過程中發生的身體、社會和生理變化,依據WHO 指出,全世界人民的壽命越來越長,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老年人口規模和比例都在增加,至2030 年,世界上每6 人就有1 人,年齡在60 歲或以上,此時60 歲及以上人口的人數將從2020 年的10 億增加到14 億,到2050 年,全球60 歲及以上人口將增加一倍達21 億(WHO,2022)。
伴隨健康和生理的變化,當長者飮食無法提供維持健康所需足夠營養時,將面臨營養缺乏與退化性疾病之風險,所致因素包括飮食攝取量低、吸收機制受損或未能轉化為活性形式等,其中攝食量受食慾不振,感覺障礙影響,由於嗅覺上皮細胞的變化,造成嗅覺喪失或減退,舌頭上乳突、味蕾或味蕾密度數量和敏感性下降,致味覺減退,研究顯示65-80 歲人群中60% 以上、80 歲以上人群中80% 以上味覺減退;此外,口腔的變化,如乾燥增加、黏膜厚度減少、腺泡減少和唾液腺纖維脂肪組織增加,也會導致味覺下降,影響長者食物攝取。除感覺障礙外,膽囊收縮素 (CCK)、胃飢餓素、瘦素、胰島素等荷爾蒙、胃腸道變化,生理和非生理因素導致長者食物攝取量減少,加重老年人體質衰弱、肌肉減少症、惡病質等症狀,影響健康狀況。
依據民國 106 109 年第六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在六大類食物的攝取份數上,嚴重偏離國民飮食指南食物建議量的為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其中大多數長者攝取足量穀物,但攝取量隨年齡增長而略有減少,所有老年族群蔬菜消費量普遍不足,其中最年長族群(75 歲以上) 明顯不足,與蔬菜類似,水果攝取量通常低於建議水平,乳製品消費量亦明顯較低,導致潛在的鈣缺乏,蛋白質攝取量各不相同,但年齡較長族群達不到建議水平,各類食物以65-74 歲族群能遵守飮食建議,75-84 歲營養充足度開始下降,尤其是蔬菜、水果和乳製品的攝取量,85 歲以上年齡最大的群體營養缺乏最嚴重,尤其是在蔬菜、水果和蛋白質攝取方面。研究指出高齡長者的小腿圍與衰弱症有關,針對國人65 歲以上長者小腿圍進行調查,當以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Chen et al., 2020) 所提亞洲最新小腿圍量測指標,男性 34 公分及女性 33 公分做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隨年齡增加肌少症盛行率上升,自25.9 上升至47.9%,因蛋白質攝取不足會使肌 質量損失,蛋白質週轉受損以及較低的蛋白質水平不僅與慢性肌肉萎縮有關,還會影響骨骼健康,導致功能喪失和虛弱,更顯長者飮食營養之重要。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相關檔案下載
- 應用微生物改善作物栽培土壤地力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緩解作物淹水逆境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緩解作物乾旱逆境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緩解高接梨生理逆境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緩解番荔枝低溫逆境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製劑及配方緩解小胡瓜高溫逆境研究113/11/27
- 應用微生物生物膜提升作物耐逆境能力113/11/27
- 微生物植生刺激素提升作物耐逆境能力評估113/11/27
- 利用加權基因共表現網絡分析蕈狀芽孢桿菌BM103對阿拉伯芥韌性轉錄基因體的影響113/11/27
- 微生物緩解作物低溫逆境之表型體篩選1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