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茶山部落校園扎根 保種 食農 永續 –萊豆保種教育活動紀實
為推動萊豆品種保種與食農教育之結合,本場執行萊豆保種繁殖計畫,與阿 里山茶山部落合作,推動校園保種行動。於4月11日在阿里山茶山國小舉辦以 學童為對象之萊豆種植與料理體驗活動,期能透過「做中學」深化學童對萊豆 品種、生育特性及其食用文化的理解,達成保種教育向下扎根之目的。
為引導原鄉國小學童了解萊豆的生育特色,本場除了事先培育3批不同大小 萊豆苗 (分別為播種16小時、播種6日與播種1個月等3批),並展示27種各具特 色之乾豆品種,搭配藤蔓、鮮莢與成熟莢等實物,讓學童透過觀察、觸摸與豆 莢剖開操作,具體理解發芽、成長及品種形態差異。
為了讓原鄉國小學童體驗萊豆的種植過程,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帶領老師與 全校6個年級共18個學童,於事先規劃的種植場域,每位學童親手完成2株萊豆 種植-包括挖開植穴、由塑膠軟盆中取出豆苗、覆土、澆水、插上竹竿使豆蔓 附著攀爬。期望藉由栽培過程以落實種原繁殖,體驗農事辛勞與成就感,並將 種原落實於部落,延續萊豆在地保存與再生之使命。 本場去年12月提供茶山部落種植的萊豆植株,已生長茂密、進入豆莢成熟適 採期。
茶山國小學童於學校內完成種植體驗後,由王義曉主任與各年級老師帶 領到茶山村「茶山95號」客棧,由客棧主人許霹耀先生引導茶山國小學童,觀 察萊豆植株、開花、結莢等樣態,教導學童用手實地感受豆莢飽滿狀態,以判 別可否採收。 萊豆為部落常見的食材,為了讓學童能深刻地了解食物如何由產地到餐桌, 透過部落田媽媽「一晴食坊」陳裔晴的巧手,結合部落特色食材「馬告」及 「黑糖」,完成2種口感迥異之原鄉風味料理「馬告椒鹽萊豆」與「黑糖蜜萊 豆」,有別於煮湯或鮮炒等常見料理方式,處理步驟不繁複,卻能將鮮萊豆綿 細特色完美呈現,品嘗者無不驚艷,肯定其 開發為季節限定點心具有潛力。
本場透過在地合作模式與教學資源串連, 將萊豆保種實務、栽培知識與食農教育緊 密結合,期望讓學童從小培養對原鄉作 物的認同與保護意識,共同守護部落 珍貴的種原資產,實現農業永續與文 化傳承的目標。 【文/黃圓滿、李郁淳 圖/蔡永靖】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