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Edwardsiella tarda 導致紅血球的形態變化
作者:任曉旭;陳家全;房錫廷;王成德
公佈日期:95 年 07 月 28 日
期刊
918
魚病細菌Edwardsiella tarda 對紅血球的溶血性可使用兩種方法來探討:1)分析血紅素的溶解度,及2)以掃描電顯技術觀察紅血球的形態變化。人類紅血球與生長於log phase 的Edwardsiella tarda 的菌液混合溫培,在不同溫培時間5分鐘,15分鐘,和30分鐘,分別測得血紅素被溶出的比率依序為0%、5%和13%。而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也顯示紅血球經歷一系列的形態轉變:即由discoycytes 變成echinocytes再轉變成stomatocytes。這種缸血球形態的變化表示Edwardsiella tarda 先影響紅血球細胞膜的結構與生化功能,才導致溶血的發生。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漁業類 > 魚類 > 魚類形態與生理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固定型標籤對白鰻影響之初步探討95/08/17
- 台灣北部近沿海嘉臘魚之食性95/08/17
- 花身雞魚( Therapan jarbua FORSKAL) 鰭細胞株及其特性研究95/08/15
- 泥鰍(Misgunus anguillicaudatus) 及鯉魚(Cyprinus carpio)之鰭細胞株之特性研究95/08/15
- 皮刀魚對超音波之單體反射特性研究95/08/07
- 利用超音波評估臺灣西南沿海皮刀魚現存量之數理模擬研究95/08/07
- 臺灣西南沿海皮刀魚群的單群結構及分布特性之研究95/08/07
- 臺灣近海深水產魚蝦名錄(I)95/08/07
- (此魚)科仔稚魚密度與超音脈波之後方散亂反射強度之相關性95/08/03
- 魚病細菌Edwardsiella larda 內外膜磷脂質之分析95/07/28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