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畜產種原庫之建立與利用
動物遺傳資源是未來糧食生產與環境及社會經濟穩定之支柱,故全球人口之增加及其對畜產品需求之成長導致生產系統之重大改變是可預期的。此種人口密度、都市化與經濟的成長對畜產發展與利用均有顯著地影響,且將持續地對產業造成衝擊。當此種壓力繼續增加時,則人類對畜產品與對支撐該項生產之畜產遺傳資源的需求,亦將擴大。因此,未來如何在增加糧食生產之高密度生產系統中,維持畜禽遺傳歧異度將會是一項重大挑戰。自1980年開始種原保存與利用,即普遍受到世界各國動物育種學家的重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行政院民國七十五年四月舉行之第八次科技顧問會議中,農業科技顧問Dr. Sylvan Wittwer之建議,協同相關單位制定種原蒐集的長、短程目標,並於民國七十六年成立了數個國家級計畫;期建立生物種原庫之完整體系。「建立家畜禽種原庫及種原利用」計畫係針對臺灣原有的本土性豬、黃牛、水牛、山羊、雞、鴨與鵝等畜禽予以外表特徵認定後,從民間收購樣本族群進行保種族群的建立、純化及利用等整體性工作。
在求新求變的現代消費經營方式中,遺傳資源的多寡不僅與各類型高生產效率家畜禽之選育息息相關,並可藉著種原交換,提供現代多元化產品的需求。因此,一個健全的種原庫應列為一常設機構的重要業務,不僅要能提供種原的外表特徵與一般基本特性資訊,更應朝著種原歧異度和基因交流的整合性目標邁進。就我國種原庫基因化與種原基因交流的長遠目標而言,下列三個具體方案應刻不容緩地加速進行:
建立全國畜產種原資訊網,掌握本土性畜產遺傳資源,調查種原族群消長近況與歧異度,作為種原利用之依據。
積極培訓人力從事種原保存、種原利用與種原變異鑑別等整體性工作,使之成為國家的種原人力資源,如此方可達到種原庫基因化與種原基因交流之實質效益。
三設立生殖細胞冷凍保存中心,利用冷凍技術來保存卵、精子和胚,供追蹤遺傳特性與分析歧異度用。此外,亦可利用DNA保存技術進行種原基因之保存與交流,提供國內外產學研究與應用之需。
此外,更應定期對國際性遺傳資訊庫,如世界糧農組織畜禽歧異度資訊系統(DAD-IS)、亞太地區SABRAO等國際性常設組織,提供本土性遺傳資源之動態資訊;達到全面支援全球使用者之目的。
資料全文: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40週所慶專輯htm/P168-180.htm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其他家畜 > 其他家畜遺傳與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