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絲路傳奇」源起遠嫁西方的中國公主,害怕沒有絲質衣服可穿,成功扮演「工業間諜」,把蠶繭夾藏在髮髻中,才把「絲」的祕密傳到西亞?蔣勳在一場「絲路傳奇」的講座中,借用這樣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細數絲路數千年來從「繁華到幻滅的過程。」2月15日,美學大師蔣勳在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辦的「絲路傳奇」演講中,剖析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的「新疆文物大展」展品,以歷史故事詮釋中國絲織品技術西傳歷程,現場近千位民眾在蔣勳感性的嗓音帶領下「走絲路、探傳奇」。有別於過去從美學談藝術,面對長達七千公里的絲路,蔣勳選擇從回歸文化的源頭,也就是從絲綢產業開始談起,「絲路的形成,是因為絲織品產業的強勢而起,在漢唐期間走出這條貿易道路,進而在文化、生活中產生交流,最後交會於信仰。」蔣勳表示,從「絲路傳奇」展覽中展示的絲織品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織錦技術相當精湛,讓其他國家的人民幾乎為之瘋狂,地位相當於今天的Chanel、Cucci,也因而讓遠嫁西方的中國公主擔心穿不到絲製品,偷偷夾帶蠶繭,促成「絲」的西傳,「或許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說,公主是個不折不扣的『工業間諜』,但在西亞人民的眼中,她卻是『工業英雄』。」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文化新聞A8 李逸馨 (20090217)
附圖注釋:「蠶種西漸圖」是依據「大唐西域記」,描繪唐代的養蠶與織技曾隨公主下嫁西域而西傳的故事,相傳是在西元一世紀初,中國有一位公主外嫁到西域,將嚴禁輸出的殘種束在髮髻,到了關防,官吏不敢檢查公主衣帽,蠶種便被帶入西域。在西域出土的壁畫「蠶種西漸圖」(本圖現存大英博物館)上 ,便畫著一位冠髻甚高的公主,身前放著一碗蠶繭,旁立的侍女正以左手指著公主的髮髻,說明她把蠶種偷藏髮髻帶入西域的經過。此後,土耳其、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才有蠶桑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