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粉蝨 (Silver leaf whitefly)
學名: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
生態習性:
全年發生、雜食性,危害作物達500種以上,以初秋至春末之旱季為高峰期,溫度太高或太低及長期降雨濕度高較不利其生長,以3~6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26~28℃暖冬及設施內最適其發育,卵期約5日,幼蟲期約15日,成蟲期壽命可達1~2月,完成一世代夏季僅需19~27日,冬季約30~60日。成蟲在植株葉背產卵,雌蟲經交尾後喜在葉背陰暗處、陽光照射不足,較不通風的地方產卵,母蟲一生產卵達200~350粒卵,孵化後之若蟲有四齡,一齡有足,尋找適當寄主,二齡以後足退化固著於中老葉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養液,羽化後成蟲繼續危害或再飛至其他之新梢葉背組織產卵。成蟲多群棲於新葉之葉背,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一般受干擾時在植株上端或周圍稍作盤旋後仍回原作物棲息危害,一般靠風力傳佈。卵殼、蟲體、蛻皮及其排泄物可引起煤煙污染植株。為新侵入重要害蟲。
形態:
卵 |
紡錘形,淺黃綠色,老熟時轉為淺棕色,長約0.2厘米,卵成豎立狀固著於葉上。 |
幼蟲 |
第一齡幼蟲長橢圓形,尾端較尖,淺綠色,半透明,具足及觸角。第二、三齡幼蟲形態與第一齡蟲相似,但足及觸角退化。第四齡幼蟲紅色眼點清晰可見,老熟時更可見體內將羽化的蟲體。 |
成蟲 |
體長0.8~1.3厘米,蟲體黃色,翅白色。 |
危害狀:
若蟲及成蟲喜群集於葉背,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造成葉片產生刻狀斑點與黃化,所排泄的碳水化合物黏在葉片上,會誘發煤污病菌之生長繁殖,阻礙植株的呼吸及光合作用,嚴重時導致植株焦枯而死。根據國外報告銀葉粉蝨可以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
防治方法:
一、誘殺法:
因成蟲偏好綠色,可利用綠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群。(宜5公尺置一塊,高度以不超過作物一公尺為宜)
二、化學藥劑防治:
噴葯防治應噴及葉背蟲體棲息處,且抗藥性快,宜選擇幾種較佳之藥劑交互作用。因為蟲媒害蟲,應由苗期開始防治。
三、非化學藥劑防治:
在網室盆栽之聖誕紅,篩選出4.5%苦楝油乳劑1000倍加展著劑Bivert 4000倍及49%脂肪酸的鉀鹽M-Pede溶液50倍二種聖誕紅防治藥劑,對銀葉粉蝨均有低毒安全有效防治之效果,可參考使用在有機作物上,但高溫32℃以上太濕或太乾環境下易發生藥害,不宜使用。
四、天敵:
1. 捕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大眼椿象、蜘蛛等可食幼蟲。
2. 寄主性天敵如‥東方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艷小蜂。
五、田間管理: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會助長其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銀葉粉蝨寄主廣,雜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癈葉應清除或同時防治。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80-381頁)
(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35頁)
蟲體照片如下(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危害照片如下:
銀葉粉蝨群聚甘藍葉背刺吸危害(葉菜類蔬菜病蟲害介紹及安全用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