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觀賞水族是以美感或欣賞為出發點的休閒活動,因此多數種類的觀賞魚,勢必具備足以吸引人們目光的色彩、型態或特徵,而其中,又以具有華麗色彩或多變體色、斑點及線條,最能讓人直接察覺而深受吸引。諸如分別分布於南美與東南亞的小型加拉辛與鯉科魚類,或是分布於大洋洲的彩虹魚(rainbow fish),便是以華麗體色著稱,深受市場青睞與歡迎;甚至具有多種色彩表現、品系特徵與創作特性的孔雀(guppy, Poecilia reticulata),更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且飼養狀況最為普及的觀賞魚。而這種純粹以豔麗體色進入觀賞魚行列的情況,在海水珊瑚礁魚類中更不乏舉例。
除了豔麗體色外,誇張的外型或體態,甚至是部份種類所具有的特殊行為或生態,也讓許多魚擠身進入觀賞魚中。例如具有延長上下鰭式,在泳動間呈現輕柔優雅的淡水神仙魚(Pterophyllum scalare),誇張外形一如枯葉般的南美枯葉魚(Monocirrhus polyacanthus),或是能與槍蝦搭配飼養,展現共生行為的多種類蝦虎(goby),皆是以特殊外型或生態著稱的例子。
但若是不具有誇張型態,在色彩表現上又乏善可陳,那又如何能被邀請進入觀賞魚市場中,成為水族愛好者傾心呵護的對象呢?其實在水族館中,您一定見過一些體表色彩黯淡,同時外形也十分樸素的種類,例如由東南亞輸入的青苔鼠、飛狐(Siamese algae-eater, Crossocheilus siamensis)或是本地繁殖的老鼠魚。這類魚種或許沒有基於色彩或型態的可看性,然而卻因為牠們能輔助飼養者清潔缸中沉積的有機碎屑、殘餌甚至屍體,因此諸如上述具有特殊功能的種類,便成為「功能性」的觀賞魚。
而部分像是金魚(goldfish)、銀帶、紅龍(Asia arowana, Scleropages formosus)或是泰國虎(Datnioides compressiceps)與飛鳳(Semaprochilodus taeniurus)等種類,前者雖然具有許多不同品系與色彩表現,後者則擁有頗具份量的體型,然而這些魚種之所以成為水族市場中魅力不墜的飼養對象,主要原因亦多與當地的民情風俗或傳說故事有關,甚至像是許多飼養者之所以接觸紅龍與金魚,往往與風生水起、趨吉避凶有密切關聯。
不論如何,水族市場以極大的包容性,讓許多具有不同生物或生態屬性的種類,成為觀賞魚的一份子,也讓眾多的水族愛好者,充分體驗來自淡海水魚類的別緻魅力。
圖說: 因為同時兼具奇特型態, 生態與色彩表現,因此松毬魚成為市場中頗受歡迎的飼養魚種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0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孫*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4/03/30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