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台灣過去的稻作發展過程中,稻米生產從無到有,從100%人工栽培到目前全面機械化栽培,是累積千萬人努力的結果。我們應該感謝稻作先進們過去的辛勞,包括早期稻作面積的擴充、灌排水設施的興建、稻作品種改良、栽培和管理技術的改善、農業機械的發展、收穫後處理技術的提升,以及行銷通路的改進等等,才有目前稻米產銷現況,也才有能力技術援助許多開發中國家,讓他們分享我們的成果。
台灣稻作發展主要可分以下:
1. 拓荒時期【1602年-1683年】
2. 日本治台時期【1895年-1937年】
3. 台灣光復以後時期:
(1)戰後糧食生產恢復期【1946年-1950年】
(2)農業支持工業發展期【1951年-1961年】
(3)農工業發展轉換期 【1962年-1971年】
(4)加速農村建設期 【1972年-1983年】
(5)稻田轉作期 【1984年-1997年】
4. 水旱田利用調整期 【1997年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