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聲
現今世界農業生產的新潮流是有機農法的永續農業理念,而永續農業的植物保護趨勢是害物綜合管理(IPM),各國的專家學者以公認害物綜合管理及許多替代性的防治方法,是唯一可減少傳統農業使用的策略。
Gonzalez(1970)即認為發展一個害蟲綜合防治計劃,就如建造一個樓房,應建基於:害蟲的取樣調查、害蟲的經濟防治基準、蟲害蟲族群的自然死亡因子(族群動態);而蟲害防治的技術,就如樑柱一樣,包括:抗蟲品種、生物防治、耕作防治、誘引及忌避劑利用、物理防治、不孕技術、遺傳操縱、法規防治、殺蟲劑的使用等多種方法。亦即希望透過對害物的生物及生態學之充分了解,以保育天敵即發展各種害蟲防治技術,聯合運用來抑制害蟲的發生,並促進傳統殺蟲劑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殺蟲劑在環境的負載量及不良副作用。
近年來,由於微量化學分析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已分離、鑑定出許多天然的化學刺激物質(Chemical-releasing stimuli),這些物質與昆蟲的生理、行為及生存息息相關,其可被分為二大類:一是體內的激素或賀爾蒙(Hormone),另一為生物體間的化學傳迅素(Semioch emicals)。
化學傳訊素又可細分為費洛蒙(Pheromone)、開洛蒙(或利他蒙,Kairomone)、阿洛蒙(或利己素,Allomone)、新洛蒙(或互利素,Synomone)及阿鈕蒙(Apneumone)。Dethieretal.(1960)曾依化學刺激物質分類為:誘引劑(Attractant)、忌避劑(Repellent)、阻礙劑(Arrestant)、刺激劑(Stimulant)及抑制劑(Deterrent)等類。
由於這些可改變昆蟲行為的化學物質(Behaviormodifying chemicals,BMCs),一般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專一性高、持久性強、無毒害與其他蟲害防治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相容性大、即一般實驗室即可產製等特性,因此,如何研發利用各種行為改變化學物質(BMCs),尤其是具有誘引作用的性費洛蒙(Sex pheromoone),來協助解決蟲害問題,乃是世界各國諸多學者專家極力發展的各種生理性防治劑(Biorational pestic ides)之一。
早在1930年,歐洲就曾利用含處女蛾的幼蟲器進行葡萄螟蛾(Grape berry moth,Eupoe cillia(Clysia) ambiguella)的大量幼殺試驗。1940年,美國亦曾利用舞蛾(Gypsy moth , Lymantria dispar)的雌性費洛蒙翠取液,來偵測該蟲的發生。Butenandt和Karlson(1959)歷經30餘年的研究,始自50萬隻雌性家蠶體內,分離出12mg純化結晶的雌性誘引物質,並鎰定出其化學結構為(E)10-(Z)12-hexadecadien-1-o1(簡稱家蠶醇Bombykol),並創議此類物質稱為Pheromone(音譯為分離費洛蒙)。
對低等生物而言,費洛蒙可以解釋為一種由生物個體分泌出體外,可引導或刺激同種其他個體,產生某些行為反應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按照費洛蒙所引發的行為反應或生物功能,通常可將昆蟲費洛蒙分別為四類:
(1)性費洛蒙(Sex pheromone),
(2)警戒費洛蒙(Alarm pheromone ),
(3)招募費洛蒙(Recruiting pheromone),
(4)聚集費洛蒙(Aggrega ting pheromone)。
性費洛蒙被研究利用有較多的例子,在鱗翅目昆蟲,尤其是蛾類,在性費洛蒙多由雌蟲分泌,可以引誘雄蟲自遠處飛來同雌蛾交尾,所以性費洛蒙常被稱為性引誘劑(Sex attractant)或性誘餌(Sex lure )。
繼續閱讀 昆蟲性費洛蒙之利用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