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水族飼養的樂趣,會隨愛好者不同的觀念與管理方式而有所差異;例如有些愛好者沉迷於變異個體的收集或品系創作,繁殖者則對突破繁殖技術並成功培育子代多所嚮往,不過若觀察多數飼養者的動機,則仍多以純粹的物種觀察與景觀欣賞為主。不過雖說同樣是欣賞個體所呈現的特殊型態與色彩,單養環境下的埃及神仙 (Pterophyllum altum),與藏身於茂密水草造景中偶然現身的絲卡神仙 (P. scalare),便有著截然不同的欣賞樂趣;而單隻出現的中大型加拉新科魚類,也與體型雖小,但卻以龐大數量群游 (schooling) 姿態來回在水族箱中穿梭的紅蓮燈 (Cardinal Tetra, Paracheirodon axelrodi) 或紅鼻剪刀 (Hemigrammus rhodostomus),存在著難以相提並論的景觀魅力。
欣賞觀賞魚在水槽中以一定數量的群游 (schooling) 姿態,確實有著一種「數大便是美」的特殊感受,只不過當提到觀賞魚的混養與群游時,多半習慣以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中的小型加拉辛科,或是棲息於非洲及東南亞區域的小型鯉科魚類作代表,難道這同時兼具數量與型態魅力的特殊行為,就僅只出現於淡水觀賞魚?其實只要深入了解不同來源與種類的淡鹹水觀賞魚,便不難理解,其實在海水觀賞魚中,也有具有群游習性,同時亦可飼養於水族箱中作近距離觀賞的種類,同時在特殊光照條件與造景鋪陳的搭配下,還能創造出彷若珊瑚礁水域般的豐富生態景觀。
在海水觀賞魚中俗稱為玫瑰的天竺鯛 (Apogon spp.),具有中表水層泳性,同時被愛好者俗稱為水銀燈的青雀 (Chromis atropectoralis),或是具有特殊性轉變行為的花鱸 (basslet),與海葵魚中諸如粉紅小丑 (Amphiprion perideraion) 等部份種類,都是海水觀賞魚中,具有溫和個性與良好群游行為的特殊種類,指又由於多數飼養者在魚種混養的搭配安排上,多以色彩或體型的搭配性為首要考量,而忽略了種類與數量可能對於混養行為造成的影響,因此自然當提到魚隻的群游飼養時,海水觀賞魚的情況往往不如淡水魚來的常見與顯著。
例如以俗稱為水銀燈的青雀 (Chromis atropectoralis) 為例,由於本種個性稍顯羞怯與敏感,同時在成長速度與體型上多有限制,因此若要欣賞到個體在缸中以成群數量來回移動,並隨光線照射角度不同而散發青綠色的醒目螢光,往往除了需要種內個體以10-20 隻為基本單位作為混養數量外,同時環境中應避免出現會騷擾或攻擊牠們的其他魚種,即便是體型相仿的三點白 (Dascyllus trimaculatus) 或藍雀 (Chrysiptera hemicyanea) 都應進量限制。
此外種內個體的群游行為也受到個體體型、成熟度或群體中特殊的性比 (sexual ratio) 限制,例如對於部分特定種類而言,在自然水域中雄性個體多會與雌性個體分道揚鑣,並個自行成具有一定數量的特殊集團,而僅在個體進入繁殖期時會有較為明顯的混游或因交配行為而產生的頻繁互動。
(圖/文: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