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處亞熱帶環境,四季如春的優異氣候條件,雖然讓本地物種分布與組成呈現豐富的多樣性,不過每到酷夏或寒流時,異常的溫度變化,仍讓人有了季節分明的感受。對於多數種類的觀賞魚而言,由於悉數來自熱帶與亞熱帶環境,因此在面對驟變的氣候條件時,仍需維持飼養環境中的水溫穩定。在以往,由於飼養種類較為單純,因此似乎只要在冬季為飼養魚隻加溫,不過隨著飼養物種越來越多樣化,同時廣泛涵蓋來自歐洲、美洲與東北亞的各種類魚隻、節肢、軟體與腔腸動物等,因此將時節進入炎炎夏日,飼養環境便出現降溫需求的課題。
降低水族箱的溫度,可依飼養物種需求、降溫幅度與持續冷卻效果等差異,而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如果只是需要維持在 26-28 ℃的水溫條件,避免高溫與悶熱加速水質惡化,同時讓魚隻仍能保持充分的活力與攝食意願,因此相關降溫管理僅須以小型風扇持續吹拂水面即可。如此的降溫管理不但經鬆省事,同時依據水量差異不同,大致都有 2-4 ℃的下降幅度;而以此方式降溫還可使水面產生特殊的波紋,搭配光線的照射,多能呈現彷若在自然水域中的特殊景觀。
不過如果飼養對象是俗稱水晶蝦 (crystal red shrimp) 的小型米蝦、喜好涼爽環境的高海拔或溫帶物種,甚至是對溫度要求較為嚴苛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若僅以小型風扇降溫,可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藉助降溫效果較為明顯的冷卻機。不過在選擇冷卻機時,飼養者必須要仔細考量降溫幅度與飼養物種的需求,同時選擇適當的擺設位置與循環水流的連接方式,如此才可充分的發揮冷卻機的功效。
在飼養缸上方藉由風扇持續吹拂,或配合循環系統使用冷卻機,雖然可明顯的降低缸水溫度,不過為能更有效的控制溫度,同時發揮冷卻設備的效果,飼養者往往需要從日常管理上進行徹底檢視。例如調整燈具與缸面的距離,使用低耗能與低散熱性的燈具,或是藉由調整照明時間,都可降低因照明所產生的升溫困擾。此外增加水流循環次數,將循環或過濾系統由原本單一出口,改為以雨淋管方式造成缸水表面擾動,如此一方面可增進缸水溶氧,同時也達到適度降溫的目的。如果可行,以滴落方式持續更新缸水,或是調整缸中飼養生物的密度,配合有效的光源與水流管理,便能讓飼養缸中的生物,安然且健康的渡過炎炎夏日的高溫考驗。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