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羞澀活動於岩塊陰影下方的松毬魚時,多數人會對於牠那鮮豔體色及頗富個性的特殊型態感到好奇,而若有機會在微光環境下欣賞牠們活動或掠食的姿態,還多可見到牠們擅用位於下顎部位的發光器,展現有別於多數海水觀賞魚的奇特行為。這擁有全身桔黃色澤,並在外型上呈現橢圓立方的種類,便是在水族市場中被暱稱為鳳梨的松毬魚 (Monocentris japonica)。
以往出現於水族市場中的松毬魚,絕大多數是來自印尼與菲律賓等主要海水觀賞魚出口國的供應,且由於松毬魚主要活動於具有一定水深的環境,因此在採集過程中往往必須仰賴陷阱或籠具加以捕捉,因此除了相關採集需要一定技巧外,同時能夠供應於水族市場中的個體,也因為採集數量多顯零星,加上種類在色彩或型態表現上又多如此特殊,所以分外引起水族愛好者的青睞。
長期適應與演化的結果,讓松毬魚有了堅硬無比的鱗片質地,同時在體表鱗片的排列上,也遠較一般魚類來的厚實緊密;而分別位於背鰭、腹鰭與臀鰭前緣的銳利硬棘,更是個體用以對抗敵害攻擊的絕佳防禦,也難怪多數時候見到的松毬魚,總是氣定神閒的怡然自得,絲毫無懼於其他魚隻的侵擾。
多數時間藏身於礁岩陰影或洞穴中的松毬魚,其實並不像外表所呈現的內向文靜,只是因為原本棲息環境的關係,明顯深度造成環境光線嚴重不足,因此對於必須妥善適應環境的松毬魚而言,除了必須具備視覺能力良好的一對明亮大眼外,同時位於下顎獨特的發光器構造,也為活動於環境中的松毬魚,在誘食與種內個體間的訊息傳遞上,具有特定涵義的必要功能。
擁有獨特型態與生態行為的松毬魚,確實是許多大型水族展示館常備的活體展示物種,但對於一般飼養者而言,其實也因為深具欣賞價值,加上相關飼養只要能掌握特定要件,在並不具特殊限制與困難的狀況下,也很適宜作為一般飼養對象。首先是由於松毬魚多分布於具有一定深度的環境,因此較一般海水觀賞魚略低的水溫條件,以及維持環境水溫的恆定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在與一般珊瑚礁性觀賞魚混養的環境下,個體很容易因為變動明顯的水溫狀態,而增加對於特定病原的感受性;也難怪許多飼養者在將松毬魚與小型蓋刺或蝶魚混養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個體感染海水白點症 (marine white spot disease) 的困擾。其次則是松毬魚主要的食物來源多以小型甲殼類為主,但由於牠們對於環境光線的特殊要求,加上搶食動作總比不過其他混養魚種,因此建議飼養者在進行投餵管理時,最好能特別為松毬魚準備相關投餵餌料,並安排特定的投餵時段,好讓個體能在與飼養者近距離的接觸下,從容且盡情的飽餐一頓。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