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料是草食動物主要糧食,而芻料約佔牛乳生產成本 3~5 成左右。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許多農產品將逐漸開放進口,而國產芻料生產不足供酪農之所需,酪農每年均自國外進口較昂貴的乾草餵飼動物,以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影響競爭力,故酪農對國產芻料之需求甚大。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8 年之農業年報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牧草種植面積,盤固草 4,234 公頃、狼尾草 2,897 公頃、埃及三葉草 2,423 公頃及其他芻料作物 1,127 公頃,若再加上正在推廣的尼羅草約 300 公頃及 2,000~3,000 公頃之青割玉米,國產芻料一年之總乾物產量約為 257,975 公噸。而該年度動物飼養頭數為牛 148,870 頭、羊 241,027 頭、兔 32,343 頭及鹿 19,576 頭,若每頭牛每日的乾物芻料餵飼量以 8 公斤、羊 0.6 公斤、鹿 2 公斤及兔 0.03 公斤計算,則全年總乾物芻料需要量約為 502,130 公噸,而國產芻料只能供應總需求量的 50 % 左右,不足的部分則仰賴進口乾草。而由平均統計資料可知,我國一年平均進口乾草 230,113 公噸,支出外匯新台幣 735,127 千元。
國內地處亞熱帶地區,自然氣候條件很適合牧草種植生長,雖然酪農對國產芻料之需求性很大,但農民卻無法取得大面積的土地種植生產牧草。由於目前農地休耕補助費每公頃每期作為 45,000 元,而農地轉作牧草每公頃每期作補助 22,000 元,若同一鄉鎮內牧草種植面積達 60 公頃,則可提高補助費每公頃每期作 26,000 元,以致農民寧願讓農地休耕,而不願意讓租土地,故酪農或草農不易租到農地種植牧草。
若國產芻料要自產自足,則一年約須至少增加9,000 公頃的農地面積,始足夠供生產牧草以彌補進口乾草,因此,如果要達到此目的,可能須致力於做到「農地農用」,將部份休耕的農田改種牧草,並且提高農田轉作的補助費,每期作由每公頃 22,000 元提高至 45,000 元以上,增加地主讓租農地之誘因,以充分利用國土資源。此外,協商台糖公司提供部份農地供農民低價租用種植牧草,或由該公司自行大面積種稙生產牧草,也是一個有效的選項。
國內自然資源有限,若能利用國土資源生產國產芻料,將產生許多效益:能夠增加國產芻料之生產,穩定供應酪農餵飼草食動物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其競爭力。也能落實研發成果與產業結合,改善產業之經營效益。且利用國產牧草當芻料,減少購買進口牧草,節省外匯支出,並使畜產業在國內成為自然循環的生態體系。除此之外,種植牧草可涵養水源及增進綠地景觀之功效,充分利用閒置的土地資源,並提高生活環境之品質。